从小渔村的变化看改革开放的硕果

标签:
小渔村的变化看改革开放的硕果美丽的海南旅游景色照海南三亚风光照片摄影新建民居与老宅的反差 |
分类: 散文随笔 |
从小渔村的变化看改革开放的硕果
李晓东
在海南陵水县英州镇的西南部,有一个名叫赤岭村的小渔村,这里的地理位置较为偏僻,常住人口不过三百多户、近两千口人。
改革开放之后,这个小渔村的多元化经济有了飞速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已非昔日的贫穷落后。



据了解,这个小渔村的海岸线有8公里长。有各类船舶三百多艘,几乎每户都有一艘渔船。村民绝大多数为“疍家人”,基本上以出海捕鱼为生。这里的渔船多是前一两天出海,第二天上午回港。若想买到刚出水的海鲜,需早一些来这里等候渔船的归来。




每到上午时分,村外那个小小的渔码头,便会聚集了几十艘满载海鲜而归的渔船。届时,引来众多的酒店的采购者以及消费者的围拢和抢购。可见这里海鲜生意的红火,也令人会想象出,昔日渔民依靠捕鱼为生的老传统依然没有丢弃。



令人惊叹的是,在这个小渔村的南部海边新建了十多家生意兴隆的“海鲜大排档”。所谓的“大排档”就是人们在海边用水泥砌成的临海的“大平台”,在上面建有遮阳、避雨、挡风的遮阳棚,供客人在这里把酒临风,一边品尝着刚出水的海鲜,一边任由微风拂面,欣赏着辽阔的海面那波光涟漪景色。
每一家大排档都设有二三十个席面,可以同时接纳二三百人就餐。这里的主要菜肴是海鲜,我与同行的朋友就在这里品尝了一顿丰盛的海鲜大餐。此外,我们住宿的地方也是在海鲜大排档的楼上。也就是每一家大排档的楼上,都是招待游客们的旅店。











每到夜幕降临。大排档的门脸儿就会灯红酒绿霓虹闪烁,用以招揽客人。来这里就餐的消费者,多是从全国各地来三亚旅游的游客。他们来这里品尝海南的海鲜,求的是生态的、绿色的一个“鲜”字,并不差钱。因此,这里的大排档生意十分红火。我相信,这种因为旅游业衍生的食宿生意,也会为小渔村带来丰厚的经济效益。












最令我这个北方游客感叹的是,如今这个小渔村的房舍已经焕然一新。到处是新建的混凝土结构的二层小楼,铝合金的窗框门口和漂亮的“宝石蓝玻璃”,显得民居宽敞亮丽、阳光明媚。家家户户的门厅都铺着油光锃亮的瓷砖,有的人家还铺了地毯,老人和孩子们就在这上面玩耍嬉戏,显得家境富足而整洁。室内的家具、沙发锃光瓦亮,几乎家家的墙上都悬挂液晶电视,一切都显得这里的人们在追求时尚和潮流。






但是,在这众多的小楼之间,还夹着许多当年旧房子,我们不比不知道,一比吓一跳。看看我拍下的这组照片,就不难看出这强烈的反差是多么的明显:
因此,我感叹的是党的改革开放的政策,不仅使城市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楼高了、路宽了、车多了……老百姓的日子就像天天过年一样。更令人惊诧的是,这种改革开放的硕果同样体现在偏远的小渔村。原来那些低矮的、破烂不堪的小房子,多数已经变成了混凝土结构的二层小楼。如今,仅存的、为数不多的那些低矮的老宅子,一方面记载了这个小渔村的历史,另一方面也通过新旧的对比,让我们看到改革开放的巨大成果,令我们欢欣鼓舞。
我相信,这里的渔民也会同我一样,在心底感谢党,感谢党的改革开放的好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