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北国风
北国风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268,091
  • 关注人气:4,259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老人最需要的是精神抚慰

(2017-05-17 14:35:07)
标签:

老人最需要的是精神抚

耄耋老人的心理需求

空巢老人和独居者

在生活上多加照顾老人

抑郁症和痴呆症

分类: 散文随笔

老人最需要的是精神抚慰

李晓东

据有关部门的抽样调查数据显示,空巢老人和独居者占老年人口的比例已上升为51.3%。由于老年人缺少精神抚慰,许多老人因此患上了抑郁症和痴呆症。

现实生活中,许多当儿女的以为,只要每月按时给钱送物,给老人好的吃、好的穿, 抽空再帮助老人干些家务活,在生活上多加照顾老人,便算是尽了孝心了。但事实上,许多不愁吃、不愁喝的老人,对子女的表现仍然不满意,甚至认为子女还不够孝敬,这是咋回事呢?

30年前,70岁的祖母住在我家,老人在我家一住就是13年。后来,由于老房子动迁,83岁的祖母不得不离开我家去了百公里之外沈阳的父母家。

临走之前,心情颇为沮丧的祖母道出了自己的心里话:“你家搬迁的六楼太高啦,上了六楼我就下不来了(祖母是小脚),就好像被“软禁”了一般

 “旧房子拆迁了,咱门住新楼不是挺好吗? 我不理解地问祖母。

祖母极不情愿地回答我:“我可住不了那楼房,家家户户都锁着门,想找个人唠唠嗑都没处找,我憋得慌啊!……”我懂了,原来祖母想找的是能陪她聊天儿的那些老伙伴。她舍不得大杂院的那些老朋友,舍不得与她朝夕相处、陪她张家长李家短闲聊的那些老姊妹。

祖母在父母家呆得并不顺心,虽然已经退休的父母能够应时达点地为她端茶送饭、照顾冷暖……但是,我每次去看望祖母,老人总是向我诉说她来沈阳住楼之后的“苦恼”:“住楼太没意思了!你爸你妈每天不是看书写作就是忙自己的事儿,根本没有时间搭理我。让我一个人整天呆在屋里就像个傻子,外面的事儿啥也不知道,自己心里有话也没处去诉说……

后来,父亲到了祖母这个年龄,才切身体会到耄耋老人的心理需求。父亲在他的《回忆录》里写道:“年轻的时候不太懂得老年人的心理,以为只要把好吃好喝送到老人面前也就够了。如果说老年人需要精神生活的话,那么给老人提供一些书刊,或者让老人看看电视也就可以了。现在,当自己进入到耄耋之年后,我才感觉到:人到八十岁之后,最关心的已不再是吃的和穿的,而是希望有人陪在身边多说说话、多聊聊天;希望有人多关心自己,希望有人嘘寒问暖……”。 看起来,这既是父亲对自己的反思,也是对自己当年没有照顾好母亲精神生活的深刻忏悔。

祖母每次看见我,总是不忘向我打听昔日大杂院的那些她特别熟识的老朋友。她不断地询问我:对面老刘家的女儿小青与男孩高士君婚后的日子过得如何?(祖母是两人的红娘);邻居刘大伯的腰腿疼又犯没犯病?(祖母当年为刘大伯针灸、拔罐子,让他没花一分钱,不出屋就治好了病);老贾家的小铁蛋不闹离婚了吧?(祖母多次为他两口子说和,使之重归于好)……

祖母对当年住在大杂院的老邻居都特别挂念,总是有问不完的话题和说不完的家长里短。所有这些,都表明了老人最在意的已不是吃喝穿戴,而是需要情感的交流和精神的抚慰。

祖母告诉我,她特别怀念过去那些年住在大杂院的日子。如今的她只能一个人孤零零地呆在屋子里,没有人与她唠嗑,没有人同她聊那些张家长、李家短,就感觉自己整天闲得慌,心里也常常空落落的……

祖母的一番话让我深刻感悟到,人老了,不仅在吃喝拉撒睡方面需要有人照顾,更需要的是有人多陪陪她,多给他一些精神上的抚慰。而要想让老人的晚年生活幸福,关键是做儿女的要有一颗孝敬老人的心。

我觉得,子女孝敬老人应当做好以下几点:

一是应当多给老人一点关心。茶余饭后,作儿女的不妨抽一些时间多和老人在一起聊聊天,聊一些老人关心的话题,告诉老人关心的一切。比如多数老人都特别关心孙辈的成长,作儿女的就应当将孩子的升学、工作及婚恋情况及时向老人汇报。老人就会觉得自己在家庭的位置还很重要,觉得儿女对她尊重,老人的心情也会因此而快乐开心起来。这对于消除两代人的鸿沟,加深彼此的理解和沟通,促进家庭成员之间关系的融洽和睦,共享天伦之乐是大有裨益的。

二是应当常回家看看老人。许多开明的老人常常会在儿女面前表示:知道你们工作繁忙,不愿意影响孩子的工作,直言告诉儿女,我们老两口挺好的。不要为了来看我而耽误工作。其实,老人的心里还是希望儿女多回家来与老人团聚,希望孩子们经常围在身边陪与自己说话聊天,甚至把这种盼望,当成精神生活的最大渴求。老人们心里更需要儿孙绕膝、合家团圆的精神慰藉。作为子女,要经常带着爱人、孩子回家,让老人切身感受天伦之乐;节假日尽量与父母共度,这种和谐的家庭气氛,会使老人情绪快乐、身心健康;要记得每周给父母打个电话,常跟父母沟通,多说一会儿话,勤汇报自己的工作学习进步情况……

平日里,两位老人经常是形影相吊、孤独无倚,思念子女的心态常常使得老人怅然若失。再加上耄耋之年的老人已经来日不多,特别是当今社会,由于改革开放与世界接轨,有许多年轻人在外地工作甚至到国外去打拼,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他们与老人团聚的日子已经见一面少一面。唯有作儿女的多找一些机会,多抽一些时间,多回家看看,多和老人在一起说说话聊聊天,多一些亲情的陪伴,让他们不再孤单,让老人在精神上得到最大的满足。

三是应当以温和的语气与老人说话。多数上了年纪的老人文化程度不高,做儿女的不要以为老人和你一样受过高等教育,知识面像你那么宽。由于受生活时代的限制,许多老人看问题、解决问题、判定是非以及审美标准,都会与年轻人有较大的反差。有些作儿女的总是感到与老人没有共同语言,不仅嫌老人说话唠叨乏味,更不屑的是老人孤陋寡闻。因此,与老人交流时间不长便显得极为不耐烦。“现在已经是什么年代了?”“你不懂!”“你已经老糊涂了!”似乎成了对父母的口头语。认为老人已经脱离时代,脱离社会,对老人不符合自己意识的言论给予讽刺和挖苦,甚至气急败坏地斥哒老人。

还有的人,即使节假日也知道回家与老人团聚,但常常酒足饭饱之后,或者看电视,或者会朋友,或者上网打游戏聊天,唯独把老人冷落在一旁。即使和父母同居一室.也极少关心老人嘘寒问暖。所有这些,都是对老人心理需求不甚了解的表现。

四是应当以平和的心态宽容老人的陋习。

比如在教育孩子方面,年轻的父母多主张对孩子进行早期教育,而老人的观点是树大自然直,反对早期教育。老人更关心的是孩子冷暖和吃的好坏,而年轻的家长更多的是关心孩子经受风吹雨打,主张锻炼孩子独立生活的能力。小两口最担心的是爷爷奶奶的溺爱会害了孩子。而老人则会以自己的亲身经历反驳:想当年,我就是以这样的方法教育你的,不也照样考上大学了吗?尽管老人的说法并不科学, 老人的观点也不正确。但我们应当承认老人的初衷是好的,谁不希望自己的孩子成龙?面对老人与自己种种不同的思想代沟,做儿女的应当以平和的心态宽容老人的陋习。尽量以婉转的方式向老人解释,随着时代的发展,对教育理念也有了新的观点。我们要学习新理念,要适应新时代,尽量在生活的各个方面与老人种种不同的思想理念求大同存小异。

父母养育我们恩重如山,我们一定要好好照顾他们安享晚年,不要让他们在晚年孤独寂寞、伤心难过。我们不仅要做到让老年人在物质生活方面吃穿不愁,还要时时处处顺从老人的心意,在精神生活方面使其快乐无忧,使他们的心灵感到晚辈的温馨,通过我们的孝心给老人带来满满的幸福感,那才算得上真正的孝敬老人。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