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公共文明意识不文明的行为旅游景点虽然人满为患重视孩子们文明操守培养孩子的公共文明意 |
分类: 幼儿早期教育 |
孩子的公共文明意识应当从小培养
李晓东
最近,我和老伴先后到上海、苏杭二州以及韩国等地旅游了多处景点,我亲眼目赌了无论是生活中还是旅游景地、无论是成年人还是小朋友,不文明举止随处可见:
比如,排队购物、购票加塞、随手扔垃圾、洗手间水龙头不随手关闭,厕所手纸的浪费、随地吐痰便溺、乱闯红灯,公共场合大声喧哗、抢上抢下公交车辆,无视老弱病残不给让座等……无不显示着有些人的公共意识太差。甚至有的人认为:既然花钱旅游,自己想怎么样就怎么样,因为“这又不是你家!”更有的富二代,以为自己有钱就可以随便任性,表现得极为缺少教养。还有的游客为丁点琐事竟然与导游或景点人员吵闹不休等等……
再比如去郊外野游,最为常见的就是席地野餐的现象。你会看到塑料布、酒瓶子、易拉罐、矿泉水瓶、鸡骨头、鱼刺、瓜子壳、方便面以及各种零食的包装物……杯盘狼藉地洒落在地面。吃者倒是吃得开心,清洁工人可就遭了罪,常常会听到清洁工抱怨:“刚刚才扫干净,现在又这么多垃圾,把好好的草坪都踏坏了……”所有这些不文明的行为,既败坏了其自身形象,也给他人带来了麻烦。
看得出来,游客表现出的一些不文明行为是习以为常的,特别是一些带小孩的家长。我觉得,家长们表现的虽然是一些小事,但这种潜移默化的影响,不利于孩子文明习惯的养成。
事实也证明了,许多不文明行为在小孩子身上也不同程度的存在。比如刚刚过去的暑期,各处的旅游景点都会看到一些小朋友不同程度的乱踩草坪、随意采摘花朵和乱扔瓜子瓜皮纸屑等不文明行为。一些家长对孩子这些不文明现象很少及时制止,这无形中助长了孩子不讲文明、不爱护环境的坏习惯。
我曾经去过香港、澳门和台湾,也去过韩国和泰国,我觉得他们的全民公共文明意识很好的体现了城市的文明程度。上述的城市及旅游景点都非常干净,街上难见垃圾、污水和泥土,甚至有人形容:皮鞋穿了3天也没有灰尘,衬衣穿了3天领口也不黑……行人都严格遵守交通规则,机动车更是礼让行人,旅游景点虽然人满为患,但每个人都注意爱护环境卫生……泰国的经济落后于中国,虽然城市显得破旧,但泰国的旅游景点个个干净整洁,甚至所有的寺庙殿堂不脱掉鞋子不得入内。泰国的导游向我们介绍:泰国的文明礼仪也并非一蹴而就,而是历经几代人的教育而成。尤其是孩子的文明礼貌教育更是从小就注意培养的。他们是从孩子进入校门就首先学习泰国传统礼仪的,在日常教育中,特别重视孩子们文明操守的教育。
我觉得作为一名社会公民,应当在自觉遵守基本的文明准则基础上,努力克服自己的不良习惯,自觉塑造遵守社会公共文明的良好形象。特别是家长在与孩子一同出行旅游其间,就更应该在举手投足之间和言谈举止中,注意言行文明,注意每一个细节,尊重他人,力求自己文明礼仪的言行举止,成为潜移默化影响教育孩子的榜样。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在旅途中更是如此。正如有些标语所写道的:“如果每个人文明旅游意识能够进步一小步,那么我们这个社会的文明就会进步一大步”。
我认为,良好的公共文明素质是一个人教养的具体体现,而这种良好素质的培育必须从儿童抓起,必须从身边的小事一点一滴做起。作为家长,我觉得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培养孩子的公共文明意识:
1、提高自己的公共文明意识
家长要教育孩子:公共场合的卫生环境是大家享有的公共空间,每一个人都应当从自身做起注意保持。要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告诉孩子,不要随地扔垃圾,因为清洁工劳动是很辛苦的。如果我们随地扔垃圾就会破坏环境卫生,进而影响大家旅游的情趣,还会给清洁工人增加劳动量……教育孩子要尊重他人的劳动。
2、家长要为孩子做好示范
家长要给孩子做榜样,要求孩子做到的家长首先做到,要求孩子不做的,家长带头不做。比如一定要分好类再放进垃圾箱,排队购物不可以加塞,不随手扔垃圾,随手关闭水龙头,不随地吐痰便溺、不乱闯红灯,不大声喧哗、不抢上抢下公交车,给老弱病残让座等。言传身教对孩子有着深刻的影响,遵守社会公德的父母,自然会带出遵守社会公德的孩子。
3、从小培养孩子的公共文明意识
家长应当鼓励和支持孩子积极参加志愿者无私奉献的活动,志愿者尊老爱幼、无私奉献的志愿活动,能够教会孩子公共文明意识,很好的培养和提高孩子的个人修养。从小注意对孩子进行公共文明意识的培训与引导,长大自然就会变成一个具有公共意识的文明人。
家长要教育孩子:善待自己所处的社会,善待周围的每一个人,善待自己所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善待周围的一切人和事。牢记先人说过的话“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让我们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做个具有现代公共文明意识、思想道德品质高尚的公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