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难忘的铝饭盒

(2015-03-15 20:05:24)
标签:

难忘的铝饭盒

食堂可以就餐

上学和工人带饭上班

锅炉房收取午饭的饭盒

读小学时的带饭

分类: 散文随笔

难忘的铝饭盒

李晓东

  去年秋天,由于老房子拆迁,父母不得不从位于沈阳东陵区的南塔住宅楼搬到弟弟所在的皇姑区的泰山路小区。

  父母都是八十好几的耄耋老人,由于节俭了一辈子,所以搬家时啥也舍不得扔掉。在为老人收拾破烂时,不经意间我看到了一大一小两个铝制的长方型饭盒。这可是有年头的“老古董”了,因为小时候的我就经常使用这玩意。

  记得四十多年前的年月,那时无论工厂的工人还是学校的学生,除非经济条件好的单位有自己办的食堂可以就餐(有的食堂也得自己带饭盒),多数人都得自己带午饭。带午饭自然需要容器,那时没有塑料袋,也没有聚丙烯的饭盒,最常见的容器就是铝制的长方型饭盒。

  大饭盒:长约6寸、宽约3.5寸、高约2.5寸,主要用来装主食;小饭盒:长约4寸、宽约3.寸、高约1.5寸,主要用来装副食。大饭盒可以装得下一斤米的米饭,一小饭盒的炒白菜片也足够佐餐一顿了。

  那时,学生带饭上学和工人带饭上班是常态。工厂的条件还好,工人可以把自己的饭盒送到单位的锅炉房,由专人负责将其摆进专用的特大号的铁蒸锅里面,待到中午饭时,大家拥挤在冒着腾腾热气大铁蒸锅周边,瞪大了眼睛快速地搜索雾气缭绕的笼屉,费力地寻觅标有自己独特标记的饭盒。一旦发现了自己饭盒的踪影,便急不可待地用手垫着毛巾或抹布迅速从屉中抽出自己的饭盒,然后各找各的伙伴团团围在一起,再狼吞虎咽地大嚼起来。

  我最喜欢的吃午饭方式是,大家都把自己装副食的小饭盒推到前面的“公用地带”,那样大家喜欢夹哪一种菜会更方便。没有人吝啬自己的肉菜被别人吃,也没有人为自己的素菜上不了台面而自卑。大家是那么的团结友爱,那么地愿意“互通有无”……也许是受“孩子是自家的好,饭菜是别人家的香”观念的影响,每天的午饭都是在你推我让、嘻嘻哈哈的欢笑中度过的。

  1970年,在开原读中学的我按照学校学工的安排,到当地一家大型造纸厂“学工”。我被安排到“压光机”车间实习。就是给已经完成抄纸工艺的毛坯纸进行“压光”。由于有些毛坯纸的质量不合格,许多废弃的毛坯纸就散乱地堆放在“压光机”附近。待到锅炉房收取午饭的饭盒时,师傅忽然招呼我把饭盒拿到他面前。只见师傅将废弃的毛坯纸厚厚的一沓(几十张)铺展在地面上,再将大家集中过来的许多饭盒整齐码好在毛坯纸上,然后再把铺展在地面上毛坯纸掀起,将十几个饭盒紧紧地包将起来。再把一根传送热蒸汽的胶皮管子插进毛坯纸折叠成的“笼屉”里面,然后打开蒸汽管子的阀门,只听得压力好大的蒸汽呼啸着冲进“笼屉”里,顿时毛坯纸折叠成的“笼屉”四周蒸汽环绕。这样,伴随着蒸汽排放的嘶嘶噪音,不过十几分钟大家的饭菜就都蒸熟了。采用这种土办法的好处有两点:一是省去了去锅炉房送取饭盒的拥挤;二是可以自己带生米、生菜现做,不用再吃熘热的剩饭剩菜了。

  我感到最艰苦的是读小学时的带饭,冬天还好,每个教室都有一个铁炉子,大家可以轮流烤一烤大饼子,热一热炒土豆丝;夏天可就没有了这样的优越条件。甭管是谁,大家一样只能冷饭凉菜囫囵地吞进肚子里,偶尔有开水温乎一下冷饭就是最好的享受了……

  破旧的铝饭盒至少陪伴了我家两代人的成长,我的父辈及与我同龄的一代人没有人不知道当年用铝饭盒带饭的经历。那时的生活虽然艰苦,回忆起来却津津有味。小小的铝饭盒不仅仅是这段历史的见证,也是我们这一代人对过去生活美好的回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