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要弄清自己的学习责任
中耀
作为中学生,谁都希望自己学习成绩优异,都渴望高考时能金榜题名。但平时怎样克服学习中遇到的各种困难,如何取得优异成绩,正是许多学生苦恼的问题。
我觉得,作为中学生最重要的一点是要弄清自己的学习责任。这好比,农民要种田、工人要做工、学生自然要把学习学好。道理很简单,但弄清这一点却并非易事。
我曾接触过很多中学生,其中有的孩子误把上学作为给家长、给老师上学,甚至把学习作为一种负担。可以想象,这样的学习态度是很难取得好成绩的。这种“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的想法,实际在浪费自己宝贵的青春。
中学生不仅应有自己的人生理想,还应当树立具体的奋斗目标。古代思想家朱熹曾说:“学者须是立志,今日所以悠悠者,只是把学问不曾做一件事看,遇事且胡乱地打过了,此只是志不立”。思想家王守仁则说:“志不立,天下无可成之事。虽有工技艺,未有不本于志者,今学者旷废隳惰,玩岁愠时,而百无所成,皆由于志之未立耳……”他们的这些话说得都很有道理。
我曾随便地了解一些邻家的中学生:“人为什么活着?”“你长大了干什么?”多数孩子的回答是:“还没想过……”“到时候再说……”。我认为,像这样没有远大理想和具体奋斗目标的学生,只能混混噩噩地虚度年华,将来自然无“可成之事”。
传说,汉高祖刘邦年少时曾见秦始皇出巡,威武壮观的仪仗队曾使他羡慕不已。于是他发誓:“大丈夫生当如斯!”这就是少年刘邦的理想和奋斗目标;美国前总统克林顿,少年时曾参观白宫并受到当时总统肯尼迪的接见和鼓励。于是他暗暗立志,长大也要到白宫工作。可以认为,这也是克林顿后来入主白宫的重要因素之一;还有韩国总统金泳三,中学时他便在自己的床头写下“未来总统是金泳三!”的座右铭。金泳三发奋学习,最终实现了自己当然总统的理想。他们的成功,向我们证实了这样一个道理:人若有理想,并为之不懈地奋斗,那么这理想就可能实现。
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充满着激烈的竞争:动物之间是弱肉强食;植物之间也是优胜劣汰;人与人之间的竞争更是无所不在。作为中学生来讲,如果学习不好,就会因成绩之差而高考落榜,导致失去大学深造的机会。不是有人把高考形象地比作“千军万马过独木桥”吗,这足以说明高考竞争的紧张和激烈。因此,家长应教育孩子从中学时就要有竞争意识和危机感。
所谓的危机感,就是面对竞争的忧患意识。古人云:“学习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即使孩子的学习成绩不错,也丝毫没有骄傲的资本,因为别的孩子也在努力,也在进步。我认识一个读初三的女孩,她的学习成绩一直不错。考上重点高中后,她想松一口气,结果一学期下来后她的学习成绩直落百余名,她的教训值得家长们汲取。
中学生要养成勤奋刻苦的学风,这是取得优异成绩的唯一途径。古人说:“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强调的就是学习需要下真功夫、苦功夫。教育孩子懂得一个道理:像打游戏机、看电视那样轻轻松松地取得优异成绩是不可能的。我曾看到有的孩子一边听流行音乐一边算题,我断言:这样的孩子绝对学不好。“学要学的踏实,玩要玩的痛快”这是前辈李大钊先生当年教育孩子的原则,我想也适用我们今天的每个中学生。还有的同学见困难就没辙,见硬就回。对厌学的学科随意就放弃了,对半懂不懂的内容就浅尝辄止了,甚至对自己不喜欢的老师竟不学那门学科……不可否认现在的中学课程内容很深、难度很大,然而,只要静下心来、踏踏实实、勤奋刻苦地去学,总可以学好。我们知道,陈景润当年研究“哥德巴赫猜想”,光演算草纸就能装几麻袋。“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立志时”,我们有了这种刻苦精神,再大的困难还怕克服不了吗!
中学时代不过六年,可谓“弹指一挥间”,但无论从人生还是受教育过程看都是一段十分重要的时期,特别是学生本人更应高度珍惜并充分利用这段宝贵时光,最大限度地学习好,以期成为品学兼优的国之栋梁。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