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与老师关于孩子记忆的对话
中耀
家长:李老师您好,最近我看了一些关于孩子记忆力的文章,感到有些说法不一致。我很想与您探讨一下。
李老师:随着科学的进步,很多问题都在探索和在认识之中,难免有些分歧。记忆力的问题也是如此,我们可以做一些探讨。
家长:我在幼儿园做幼师,发现年纪相仿的孩子之间记忆力差别很大。记忆力好的孩子,什么东西教一两遍就会了;可有的孩子教几遍也不会,有的孩子学的当时记得很牢,可第二天就忘了。孩子的记忆是不是有天生好和坏的区别?
李老师:你说的是关于幼儿的记忆力和天赋问题。记忆力是人的大脑智能活动的一个组成部分,孩子的智力的确是不一致的,有的高一些,有的低一些,这与每个孩子的素质有一定关系。但总体上说,多数孩子的智力情况是差不了太多的。比如说,受过中小学教育的人只有中小学文化;而受过高等教育的就会具有大学文化水平。我们了解那些智力超人的优秀人才,会发现都是与他们所受的教育程度成正比。
所以,我们既不能一概否定天赋,也不能说天赋决定人的成才。应当说,一个人成才的关键还在于后天的学习。
当年,德国纳碎主义者认为日耳曼民族是最优秀的人种,犹太人是最劣等的人种。可事实上社会条件远不如日耳曼人的犹太人,竟涌现出众多闻名世界的大科学家、思想家,艺术家、学者和商人……这说明,人的智力发展绝不是天赋决定的。由此可以推证:作为人脑智能活动组成部分的记忆力,也同样在于后天的学习。
家长:哦,您这一说我明白了,我们幼儿园里几个记忆力好的聪明孩子,都是受到家庭早期教育的。
李老师:非常对,可以说凡是受过早期教育的孩子,都记忆力好,都表现得聪明。我可给你举两个真实的例子:
一代伟人周总理就具有超人的记忆力,张闻天称赞道:“总理的记忆力就像一架电子计算机,只要他见过你一次,就把你记住了”。1958年,总理曾在妇联大会上见过西联农场的一个劳模叶娣。三年后总理又到农场去视察见到了她,总理开口就叫出了她的名字;1949年前有个叫计锦州的司机给总理开过三年车,16年后总理在上海碰到他,总理问他:“你母亲今年是85岁了吧?”那司机非常惊奇的说:“您的记性真好,母亲的岁数还是我初次见您时说的呢!”
东汉大学者蔡邕的女儿——三国时期著名才女蔡文姬的记忆力也是非常的好。蔡邕原有藏书4000余卷,蔡邕故去后,作为文学家的曹操表示很羡慕蔡家的藏书。当蔡文姬告诉他家中的4000余卷藏书,几经战乱已全部遗失时,曹操流露出深深的失望,当听到蔡文姬还能背出400篇时,又大喜过望。于是,蔡文姬受曹操之命凭记忆默写出四百篇文章,文无遗误,可见蔡文姬的记忆力超人。
总理和蔡文姬的记忆力所以超人,都和他们一小受过早期教育有关。所以我们强调:对孩子要进行早期教育。
家长:为什么受过早期教育的孩子记忆力就好呢?
李老师:这得从孩子的脑发育谈起,人的大脑发育与外界的良性刺激——也就是广泛的教育是有直接关系的。如果孩子得到良性的外界刺激越多,其脑细胞的发育就越好。特别是幼儿时期,在大脑发育过程中如果给予较多的良性刺激,就能促进大脑发育良好。就好比从小练习长跑的人,腿就发达一样。
家长:那么晚些时候对孩子进行教育,不也一样可以促使孩子大脑发育吗?
李老师:不完全一样,这中间有最佳期的问题。早期教育科学认为:一个人从出生到5岁是大脑细胞发育的旺盛期,这期间对孩子进行早期教育,对大脑潜在功能的开发具有重要意义。这好比学杂技、武术、体操……都要从小锻炼一样,如果错过时机,到孩子七八岁时再给予刺激,大脑发育已基本成熟,效果就差多了。
家长:哦,我们幼儿园里有个没受过早期教育的孩子,也识字很多,记忆力也好,又是什么原因呢?
李老师:早期教育不仅仅是指识字多,上学早……比如家里人口多,大家都经常与孩子说话,孩子耳闻目睹日常生活的一切,这本身就是一种广泛的早期教育。在这种人多事杂的环境中长大的孩子,虽然没有学识字,但他的脑细胞受的外界良性刺激多,大脑发育好,他的记忆力也会很好的。所以,有的人表面上虽然没受过早期教育,但是头脑反映灵活,记忆力好,故此不能机械的看这个问题。总之,孩子记忆力的好与差是由其受没受过早期教育和后天的学习决定的。
家长:哦,幼儿园里还有这样一个孩子,平时与其他孩子玩时很有些聪明劲儿。可是,老师一教他就不学,老师教的内容他都记不住。若谁藏了她的东西,她记得可清呢,你说这是怎么回事?
李老师;孩子的记忆力好不好,要多方面观察,你说的这个孩不一定是记忆力不好。孩子的记忆力是有差别的,由于性格、趣味的不同,他关注的内容也会不同,所以反映在记忆力也不同;比如音乐家就多注意声音,对声乐记忆能力就强;画家则多能记忆形象和色彩。据说意大利著名画家达·芬奇,十几岁到教堂被那些动人的壁画吸引,回家以后竟能默画出来,从轮廓到细节,从色彩到光线都画的与原作十分近似。他所以有这种惊人的记忆力,显然与他的兴趣和爱好是有关的。另外,后天的训练也是起重要作用的,如各行业中涌现的能熟记电话号码、熟记几何图形及二维码的人。这些人就长于数字及图形记忆。
你说的那个小孩表面上在学习上记忆力不好,可能是老师在教育方法上有问题,更主要是她对学习没兴趣,是老师逼她学,所以造成他学习时的逆反心理,反而影响学习。对于这样孩子,大人应当多下些功夫找出她学习上的毛病,引导她对学习产生兴趣,让她把精力转到学习上来。
家长:有人说,趁孩子小可以让他背诵一些暂时不理解的东西。但有人则反对机械背诵,认为机械背诵不理解的东西对孩子全没用处,你是怎么看的?
李老师:我认为孩子时期可以适当的背诵一些暂时不理解的东西,幼儿对生活的认知还不多,幼儿的记忆本身就多是机械记忆,比如大人教孩子的儿歌,对于三四岁的孩子,有许多词语孩子是不懂的但可以跟着唱。这种机械的记忆到小学期间仍占有很多的分量。再比如对语文的解词,小孩子不善于用自己的语言表达,也愿意机械记忆老师的注释。
当家长的应当懂得这样的道理:在孩子三四岁时,多让孩子机械记忆些东西,虽然他暂时还不理解,但是随着年龄增长就会逐渐理解并加以应用,这对孩子的成长是件好事。
古代的私塾就是靠机械记忆教育幼童的,事实证明机械记忆还是有些好处的,而不该全盘否定。今天,有些学者也赞成孩子应多背诵一些文化经典,孩子将来可能用得上。而且,机械记忆也是锻炼提高孩子记忆力的有效方法,这个好处也不能忽视。
当然,有些望子成龙心切的家长,不看孩子水平和能力,盲目让孩子背诵过多的东西,以为这样就可以使孩子学得多,记忆力好,这当然是不科学的。称职的家长既不能对孩子的学习采取放任自流态度;也不能盲目加重孩子的学习负担,老师和家长要很好的考虑这个问题。
家长:那么我们应当怎样提高孩子的记忆力呢?
李老师:记忆力的好与差对一个人的学习和工作是有很大关系的,如周总理的丰富学识和储存的大量信息数据,对他日理万机的处理国家大事起着巨大作用。我们帮助孩子提高记忆能力,就会为孩子日后的成才积累学识增长才干;
家长要抓好对孩子的早期教育,因为早期教育对孩子大脑的发育有重要促进作用。家长可以让孩子背诵一些东西,有意地与孩子进行记忆游戏(如让孩子上街看橱窗,或在家中摆出不同东西叫孩子记忆、复述。平时多向孩子提一些有关记忆的问题……)如果家长经常这样做,就一定会收到较好的效果。
家长还可以探索孩子在不同条件下记忆的状态,比如在孩子高兴(而不是疲倦,情绪不好)的时候,学习他身边熟悉(而不是陌生)的事物,有趣(而不是枯燥)的内容,集中而明确(而不是杂乱无章)的形象,易于理解(而不是难懂)的东西。这样的学习,孩子的记忆就会好一些。
关于孩子记忆的培养,不是一两句话就可以说明白的,限于时间我们暂时就谈到这里好吗。
家长:好的,谢谢李老师。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