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奶奶为我摊“烀饼”

(2014-09-23 13:39:32)
标签:

奶奶为我摊“烀饼

玉米碴子粥

玉米面大饼子的焦黄烀

人们生活水平的大幅

调换口味粗粮细作

分类: 散文随笔

奶奶为我摊“烀饼”

李晓东

  所谓“烀饼”,是河北地域的老百姓的一种日常主食。因其是玉米面儿做的,穷人吃得起;又因其饭菜一锅出(不需要另外做菜),省时省事,所以颇受寻常百姓家的喜欢。

  四十年前的一个冬季,已下乡当了知青的我,借“猫冬”之机回关里老家看望爷爷奶奶。我老家在河北省宝坻县(如今已划归天津市)的农村芮家庄,年近七十的爷爷奶奶看到我这个千里迢迢从东北来的大孙子,高兴得不得了,换着样地做好吃的犒劳我。

  那时,老家的生活水平还很低,平常人家的日常便饭多是玉米面大饼子、熬白菜、外加玉米碴子粥,小孩子没有零食吃,只能啃块冻地瓜。

  奶奶给我做大米饭、烙白面大饼、包饺子……还生怕我吃不好地一遍一遍地问我:“还想吃啥?”

  不知“深浅”的我,不顾节省了一辈子的爷爷奶奶自己多么地省吃俭用,竟跟奶奶要求道:

  “我想吃一种既香又脆的食物……”“既不是饺子也不是馅饼。饺子香是很香,但是外皮不脆;馅饼虽然既香又脆,但是外皮太薄,没啥嚼头;玉米面大饼子的焦黄烀痂最好吃了,但是没有菜馅又不香……”我觉得自己的要求实在是无理的,怎么会有这种既香又脆的食物呢?……

  奶奶略微想了一下问我:“你是不是想吃那种既有饺子馅的香,又有大饼子的焦黄烀痂的食物?”

  对啊!奶奶说出了我的心里想法。“我就是想吃既有香馅,又有厚厚烀痂的食物……”奶奶您会做吗?

  “会做啊,奶奶现在就给你做”,奶奶笑呵呵地告诉我,这种食物叫“烀饼”,是咱老家的特色食物。

  做“烀饼”,就是把和好的玉米面糊像东北贴大饼子一样薄薄地、均匀地摊在烧热的大锅底上,在面糊上面再均匀地撒一层“饺子馅”,然后凑火加热,待玉米面糊结成焦黄的烀痂,菜馅飘散出香味儿,“烀饼”就可以出锅了。这其中要掌握好火候,火候大了容易焦糊;火候小了容易疲沓;只有火候适中煎出的烀饼才会结成焦黄的烀痂,也容易铲下来(不铲碎),而且摊在锅底那玉米面儿部分都会成为酥脆的厚厚烀痂。

奶奶为我摊“烀饼”

  刚出锅的“烀饼”焦黄色的烀痂酥脆喷香,那面上的馅儿飘散着饺子香味儿,入口后的口感是外面酥脆,里面夹杂着鲜嫩松软,越吃越香,越吃越爱吃,越吃越想吃……

  真的没有想到,咱老家还有这么好吃而且有特色的食物。奶奶还告诉我:烀饼的菜馅儿,可以调剂成各种各样的馅:如白菜馅、酸菜馅、萝卜馅、芹菜馅、青椒馅……就似包饺子馅一般。只要你喜欢,也可以调成冬瓜虾仁馅或“素三鲜”馅,将韭菜切成末儿,放入一些炒碎的鸡蛋和虾皮就是很好的“素三鲜”馅儿。想吃什么馅儿,只要根据个人的口味好了。

奶奶为我摊“烀饼”

  烀饼的馅料儿,决定烀饼的滋味儿,而烀痂的焦脆程度,决定烀饼的口感。我喜欢那种鲜嫩松软的香馅儿,配以焦黄色的厚厚烀痂。只要你将烀饼放入嘴里,顿时满口酥脆喷香,越吃越想吃,直到堵了嗓子眼……

  如今时过境迁,我已经好多年没有品尝到老家的“烀饼”了。即使是几年前我在北京打工,找遍了北京的风味食品一条街,满眼是那些煎炒烹炸、烧烤、油腻的食物……却唯独没有我朝思暮想的“烀饼”。回到东北的街头小吃摊儿,虽然可以看到从外地引进的“台湾小鱼丸”、“鸡蛋灌饼”、“木桶饭”、“手抓饼”……却一直找不到我心中的“烀饼”踪影。

  我猜想,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大幅提高,如今在老家的农村恐怕也很少有人摊烀饼吃了,因为,那香喷喷的“烀饼”不过是当时的人们为改善生活、调换口味、粗粮细作的一种方式。而当年那香喷喷的烀饼滋味儿也仅仅是留在我心底的记忆,它让我更加思念已经故去的对我疼爱有加的奶奶……

奶奶为我摊“烀饼”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