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言碎语“酒文化”
(2013-06-14 18:38:34)
标签:
闲言碎语“酒文化”腐败分子花公款搞高消严查公款吃喝中央八项规定出台官场酒文化熏染 |
分类: 世象杂谈 |
闲言碎语“酒文化”
中耀
“革命小酒天天醉,喝坏了党风喝坏了胃,老婆告到纪检会,书记说,该喝不喝也不对……”
“你喝醉,我喝醉,都到医院来相会,不必担心不必悔,都是为了本单位,看病也是花公费。”
“一天两三场,一顿四五两,酒场如战场,把胃献给党。
“上午象包公,中午象关公,晚上象济公。”
“酒盅一端,政策放宽;筷子一横,办啥都行。”
“花高价,买名酒,名酒送礼赶火候。喝了咱的酒,不想点头也点头;喝了咱的酒,不愿举手也举手;喝了咱的酒,党纪国法一边丢。”
上述“民谣”看似夸张,其实生活中这种事情真的不少。
官场酒文化扭曲了一些人的为官之道。“能喝八两喝一斤,这样的同志可放心;能喝一斤喝八两,这样的同志要培养;能喝白酒喝啤酒,这样的同志要调走;能喝啤酒喝饮料,这样的同志不能要。”在这样的风气之下,一些官员升职不是潜心办事出成绩,而是整天围着领导酒场转;一些官员调研不是深入基层,而是深入酒桌;一些本应依法处置的违规违法行为,在一片“祥和”的酒氛围下,变成了“下不为例”、“情有可原”或“工作作风问题”……在官场酒文化熏染下,为官准则模糊了、扭曲了。
外国人对中国的酒文化一方面赞服,另一方面又十分的不理解。他们不明白为什么中国人必须让对方喝的酩酊大醉才算友好?
据报载,希腊一家化妆品公司业务经理来华,因为主人频频劝酒,结果客人大醉无法谈判。回国后,老板骂这位业务经理:“见酒没命……”他只好委屈地说:“不是我见酒没命,实在是中国朋友不饶命啊……”结果,他喝坏了胃,因此休息了一周,还被罚了款,不知道那位热情的劝酒人作何感想?
还有一位外国教授来中国访问,他感到中国处处都好。但是他有一怕,就是宴会上的劝酒。他幽默的说:“中国人的劝酒特别有学问,一会儿为了你的健康,一会儿为了两国的友好合作,一会儿又为了两国人民的友谊……干了一杯又一杯,没完了没了……看了这些报道,真的叫人哭笑不得。
历史和现实中,因酒误事乃至伤身、杀身的人也大有人在。古代殷纣王大搞“酒池肉林”,隋炀帝沉湎于酒色……最终葬送了大好江山。
如今,中央八项规定出台以来,全国不少地方下发了“禁酒令”,随着“严查公款吃喝”的风声越来越紧,也给了很多潜在的腐败分子一个警醒的信号。在此,奉劝喝酒的朋友们还是适可而止的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