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在记忆中炒鸡蛋
(2013-02-25 22:18:28)
标签:
春节话题过大年的记忆回忆过去的日子活鱼、海鲜和山野菜炒鸡蛋的香味 |
分类: 散文随笔 |
印在记忆中炒鸡蛋
李爽
早上忙完家务,已经10点过了。想吃点东西,随便热了锅里的一点剩粥,再就没什么菜可以佐餐了。刚刚想吃点咸菜糊弄一顿吧,忽然看见阳台上有满满地一小纸箱鸡蛋。嗨,炒鸡蛋不是又快又好吃的佐餐菜吗!于是,我立刻动起手来。
不一会儿,一盘又香又嫩的炒鸡蛋就呈现在我的眼前。好久没炒鸡蛋吃了,一是冰箱里各种新鲜蔬菜啥都有,二是鱼、肉也不断,所以也想不起来炒鸡蛋。还别说,偶尔吃一顿炒鸡蛋还真香!
眼瞅着一盘炒鸡蛋被我狼吞虎咽了下去,不由让我想起小时候馋嘴鸡蛋的事儿来:
70年代时,那时物质十分匮缺,鱼、肉、蛋都是发票供应,平时很少能吃到鸡蛋。过年时,一家一户凭票也只能供应几斤鸡蛋。
“文革”后期,开放了自由市场,但卖鸡蛋是不允许的。如果有人偷着卖,一旦被市场工商管理所人员抓到,不仅鸡蛋没收,人还得挨批斗,斗你“走资本主义道路”!
为了能吃到鸡蛋,妈妈不得不自己在家养了几只小鸡 。妈妈是教师,平时教书很忙,喂鸡的活只能“包”在我身上。
夏天的早晨,我要特意跑自由市场为鸡买苣荬菜。那时的苣荬菜好便宜,一角钱就可以买好几斤。回来后我把苣荬菜剁碎,再搅拌上一些玉米面就可以喂鸡了。
喂鸡可是个苦差事,每天需要早、午、晚喂三遍。所以,我每天放学回家后的第一件事,就是剁苣荬菜喂鸡。
冬天,苣荬菜买不到了,只好用白菜帮子剁碎代替苣荬菜,再搅拌上一些玉米面喂鸡。
从毛茸茸的小鸡仔长大到来年春天下蛋,足足累了我一年。看到小鸡生下的第一枚鸡蛋,我别提多高兴了!恨不得立刻就吃到嘴里。可是,妈妈却小心翼翼地把鸡蛋收藏到罐子里,还用米糠埋好。
妈妈知道我馋鸡蛋,跟我解释鸡蛋不能下一个吃一个,要多攒几个留着逢年过节吃或招待客人。
于是,我就总是盼着年节,盼着家里来客人……
一次,远在长白山的舅舅从林区来我家。妈妈特意炒了一盘鸡蛋招待他,闻着炒鸡蛋散出的香气,馋的我真想大吃几口。无奈我家规定:家里来客了人,小孩子是不能上桌的。于是,我在心里默念:好舅舅,你可别吃光了那盘炒鸡蛋,给我留点吧!
有一年夏天,妈妈做炸酱面。我围在妈妈周围看着,当搅好的鸡蛋倒入滚烫的油锅里时,炒鸡蛋的香味便扑鼻而来,顿时,就勾出了我肚子里的蛔虫。我央求妈妈:给我先吃一口吧,妈妈望着“馋猫”似的我,从锅里夹了一块鸡蛋放进我嘴里,顾不得烫嘴,只感觉满嘴的香!
读中学时,每到下乡支农劳动时,我特别愿意去。原因是:妈妈会给我带上我最爱吃的大米饭炒鸡蛋。甭管路途多远,甭管农活多累,只要吃上香喷喷的大米饭炒鸡蛋就会忘记了一天的劳累。那时候我也就十五六岁,正是能吃的年龄。午休时,几个同学聚坐在一起,各自拿出自己带的饭盒(装饭菜的长方型铝盒),尽管饭菜都是凉的,大家却狼吞虎咽吃得赣香。
大家带的饭菜不一样,家庭条件困难的同学带的多是玉米面的大饼子和咸菜,家庭条件好的同学带的多是大米饭和炒白菜片或炒土豆丝。而我,妈妈给我带的就是大米饭炒鸡蛋。满满的一饭盒我都能吃光,而且意犹未尽…….
一天,家里来了客人,妈妈想炒个鸡蛋招待。赶巧家里的鸡蛋吃没了,妈妈让我去邻居丁婶家借几个鸡蛋。那时邻里之间关系和谐,借东西互通有无是常事,谁有难处大家都愿意帮忙。妈妈用借来的鸡蛋炒了一盘,满屋子溢满了炒鸡蛋的香气。
我结婚成家后,听爱人讲他七十年代的故事。一天,他去同事家做客,正赶上同事家吃晚饭,桌子上是满满一碗炒鸡蛋,主人说是用半斤鸡蛋票买来的一斤磕窝的坏鸡蛋炒的。主人热情地招呼爱人一块吃,爱人闻着香喷喷的炒鸡蛋馋得直流口水,有心想吃但又不好意思,只得含糊其辞地表示:“吃过了……刚刚吃过……”看着人家吃炒鸡蛋,爱人自己想:我若啥时候能吃上这么一碗炒鸡蛋就满足了!
是啊!如今我们赶上好时候了。炒鸡蛋早已不是人们当年的梦想了,活鱼、海鲜和山野菜……才是人们下饭店的热门菜。但是,童年时那炒鸡蛋的香味依然烙印在我的记忆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