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三十五年后的军马战友聚会

(2012-12-16 15:08:13)
标签:

红格勒军马场

回忆往事

散文诗歌

忆旧故事

知青岁月

分类: 散文随笔

三十五年后的军马战友聚会

徐颂

接到战友聚会的通知是一个月前的事,三十五年前我们是解放军总后勤部202部队属下的红格勒军马场的战友,大家要在当年曾经生活战斗过的红格勒军马场旧址立一座碑,以纪念我们留在这里的青春年华。

一个月来,我常常失眠。梦里的自己总是奔跑在满是鲜花的草原,大碗的喝酒、大口的吃肉,动情地演出……醒来之后仍是浮想联翩。

一想到即将与当年的战友见面,也为了给大家一个好印象,我早早就在为这次远行做着准备,修剪了头发,还特意吹了风,然后又对着镜子把头发梳理得一丝不乱;节食减肥(当年的我,体重仅仅90斤,如今已经臃肿到130斤),尽管可能毫无效果,我也要节食一个月;我还给自己新买了一套衣服,就像要去参加盛大的宴会,把自己打扮得漂亮一点也是对朋友的尊重;我还想给战友带一点小礼物,却总是拿不定主意。挑来去拣的一会装进包,一会又拿出来,老公和儿子看我发笑。

就这样,终于熬到了27日。本来组委会定的是当晚1855的火车在沈阳站聚齐。可是“去心似箭”的我,早早地就与昌图和开原的两位战友联系,下午两点我们就提前到了沈阳站。

我们落脚在候车室里,提包拖箱的人们摩肩接踵的在我们眼前挤来挤去,我们盼望能看到战友的身影,哪怕仅仅一个也好。然而,“扫描”了一个多小时后,竟连个相似的身影也没有看到。无可奈何,我们三个人只好围在一起闲聊了起来。

大家谈论着这次聚会可不容易,一晃已过去了35年,天南地北的找到再通知到每一个人,得费多少心思……

听说为了筹集活动经费,组委会的几位战友劳心费神地筹划了两年多。大家都在各自的岗位上忙工作、忙生意、忙事业、忙照顾年老的父母,有人还要帮子女照顾幼小的孩子……一想到这,便觉得这次聚会可越发的难得和弥足珍贵。

为了打发剩余的几个小时,我们躲到候车室的一个角落凑和了一顿晚饭,不过是各自带来的面包、香肠、咸菜和饮料……算不上高档、好吃,环境也特别地嘈杂,但是,心情是兴奋而愉快的。

1800一过,我们终于等到了相继到来的战友。大家互致问候,更多的是为对方容貌的变化而惊诧不已。

随着车轮的启动,我们的思绪仿佛又回到35年前。那是1970年的9月,也是在沈阳站,我们告别了父母和同学,离乡背井奔赴遥远的内蒙古大草原。那时的我们都年轻,最大的二十一、二岁,最小的是我十七岁,他们都是历经上山下乡艰苦历练的优秀知青,其中有抽调在大队(村)公社(乡)担任要职还有知青点的点长。每个人都意气风发、热血沸腾,是那么的自信,那么的神采飞扬。

我是应届毕业生直接考入军马场宣传队的。一想到自己即将穿上令人羡慕的绿军装,为战友唱歌、跳舞、表演节目,心里的高兴劲就甭提了。仿佛青春的热血在沸腾,激情在燃烧,自己当文艺兵的梦想就要实现了。那时,流行这样一句话:“树雄心,立壮志,经风雨,见世面”。所谓“风雨和世面”,是指远离家乡和父母的环境和地方,而遥远的内蒙草原,不正是那远离家乡和父母的考场吗!

内蒙古大草原深深诱惑着我们这群热血青年,什么远离故土、儿女情长,统统抛到脑后;什么草原荒漠、边境遥远,没有丝毫的影响。在我的脑海里,只想尽快看到成群的牛羊,草绿花香……草原,永远是铺在蒙古包四周的绿色地毯;边疆,永远是牧民放牧的长廊……我们那时的心情就是如此的激情万丈!

假设那一刻宣布我被淘汰,去不成军马场了,我一定会去撞墙!

1970年,初中毕业的我只有两个选择:

一是下乡插队当知青。那时,我们对“老三届”下乡知青的艰苦环境已耳有所闻,谁都不乐意去农村吃苦;

二是留城就业。当时留城的机会仅有20%,对我来说,留城几乎没有可能。

这时,红格勒军马场来招人。接兵的是一位姓谭的连长,还有一位姓郭的助理,他俩都是一身的戎装,一样的红脸膛,一样的刚毅坚强的气质,一样的男子汉魅力!

谭连长说:军马场虽然地处边防、条件艰苦,但是军马场姓“军”。每人每月有35元的工资,发军装,大米白面随便吃,最艰苦的活,是在美丽的草原牧马……

谭连长的这一席话太具有诱惑力了,对比下乡插队当知青更是强上百倍。不要说草原的蓝天白云和风吹草低见牛羊的浪漫,单就是谭连长那身军装就让我们对军马场充满了向往。经过谭连长的这番宣传,引得大量年轻人踊跃应征,但考核却是非常严格,被选中的知青,都是“百里挑一”,筛了又筛,选了又选,虽然没有军籍,但与入伍的标准是一致的。

就这样,我加入了军马场招考的队伍,并决心成为一名光荣的军马战士!

几天后,我收到了录取通知书。我终于如愿以偿,我庆幸自己的命运。父母也为我高兴,嘱咐我要保密,跟邻居和同学不说被录取的事。因我家社会关系在当年是很受排挤的那一层,父亲在文革中多次受到批判,免得有人“使坏”走不成,。

那一天,我们喧哗着登上了开往张家口的列车直奔塞外草原。一路上车厢里满是欢声笑语,许多年轻人在为自己跳出农门而窃喜,更为自己即将穿上让人羡慕的军装而欣喜若狂。大家天南海北的高谈阔论,而我却伴着窗外急逝的景物与车轮的节奏声,靠坐在窗下的角落里迷茫着。有时不知所措的抬头看着大家,更多时间是低头摆弄着自己的手指或把头埋伏在小桌上,想家、想父母……

我的父母都快60岁了,如今我远赴千里之外的塞外草原,以后的我将无法再悉心照顾二老,这让我很放心不下。最让我揪心的是,就在我临走的前一晚上父母后悔了。我是家里的老姑娘,也是父母的心肝宝贝,他们怕我想家,怕我不适应新的环境……

临走的那天早上,母亲一个劲地说我:“这丫头心野,不能想家……”。背地里,我却发现母亲偷偷地抹眼泪。我知道母亲说的是违心话,她是正话反说,借以冲淡与我分别时的思念情绪……

父亲也在一边唉声叹气……

妈妈懂得女儿,她理解女儿的决心已下,为了孩子的前程,母亲一再叮嘱女儿:嘴严点,父亲的事不要随意乱说,等过了半年试用期再说。其实,为了“安全”起见,我在填表时连自己名字都改了,即使有人检举我也很难查清楚的。

坐在角落里的我,时不时还想起昔日的同学。我知道他们中的多数都得下乡,但是不知与我要好的几位同学究竟去了哪里?干农活累不累?心里就这样酸酸的想着,有时还偷偷地抹眼泪。就这样,那一路我带着心里的不愉快,却强装笑颜地为战友唱歌。其实,我不是不乐意给大家快乐。我是自信心很强的女孩,不仅意志坚强,而且有较强的独立性,我相信不愉快很快就会过去,开心将永远伴随着我。大家又谈起当时的情景,好多人还记得我当时唱的《金水桥》特别的甜美,真让我高兴!

时光飞逝好似脚下的车轮,35年的光阴不知不觉间将我们送入了中年。如今,这一伙两鬓披霜的中年人少了稚嫩与活泼,多了成熟与稳重。

然而,我却一改当年。不再沉默无语,而是快乐无比。面对如此反差的我,几位大哥哥、大姐姐都很吃惊。“徐颂,怎么那些年就没有看明白你呢?”我坦率地说出了当年我的几道心理防线:

一、不谈恋爱,不想扎根草原;

二,不与人交心,祸从口出会泄露家庭秘密;

三、少与他人交流,出言不慎会留下误会,伤人感情。

大家都坦承那年月,人活得就两个字——“累”、“假”。我拿出自己专心准备的酒和下酒菜请大伙小酌,自然是很受欢迎。当年的哥哥、姐姐们没少关照我,今天终于给了我一次表达的机会。看着他们细细地品味,有引起我许多的回忆。

当年,白广武大哥因鞋被人藏起,怕误了开饭时间不得不穿手套去打饭;王忠辉因工烧伤苦不堪言的表情;张长春在灯下通宵编写节目;张宝文探亲途中在回民饭店吃猪肉香肠……好多好多说不完的趣事。

小时候总盼过年时间过得慢,青年时不知不觉没有了春夏天,如今却觉得一晃就一年。为什么人会如此快地变老?令我不尽地伤感。

这一幕幕一场场情景的再现,唤起我多年尘封的记忆,它虽不是人生的重复,但却是人生难有的经历。我珍惜战友之情,珍惜人生这段难忘的经历,在草原生活的四年里,让我经历了风雨,磨砺了性格。那是一段酸甜苦辣的历程,也是我人生最甜美的一段回忆。这段回忆不是人人都有的,它象刀刻一般印在了我和所有军马人的生命轨迹里。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