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原苗木花卉产业发展纪实
(2012-11-16 15:11:33)
标签:
开原苗木花卉产业发展一县一业农业农村农民苗木花卉扦插嫁接 |
分类: 调研报告 |
“中国彩色苗木花卉第一县”崛起开原
——开原苗木花卉产业发展纪实
开原地处东北平原的南端,既无矿产资源,又无资本优势。但就是在这丘陵起伏的东北平原的山区,开原依托当地自然优势,硬是闯出了一条“依靠苗木花卉产业、推动丘陵地区农业县域经济发展”的特色之路。如今,开原已被国家林业部门授予“中国彩色苗木产业第一县”和“辽宁省一县一业示范县”的荣誉,集聚效应和规模效益显现,产业发展呈现出旺盛的生命力。
开原苗木花卉产业发展的迅速崛起让人惊叹,开原人究竟是走了怎样的一条路呢?
一、开原市的地理自然状况
开原市位于辽宁省北部,隶属铁岭市,位于铁岭市的东北部,辽河中游东测。区域面积约3100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33.5万亩,总人口约60万人。
开原地势东高西低,其东部和中部系长白山支脉的丘陵山地,海拔在200-600米之间。东南多山,南北多丘陵地带。西部地势低平,为清河、辽河冲积平原。中部属于半丘陵半平原地带。这里的自然资源得天独厚,其东部低山区和中部丘陵区的土质肥沃,气候适宜,适于苗木花卉生长,是东北地区最大的苗木花卉专业生产区。
开原处于北温带亚湿润区,属北温带季风型大陆性气候。独特的自然环境,使开原成为“南苗北移、北苗南迁”最佳的天然驯化基地,这一点,也是开原发展苗木花卉产业最大的优势。
经开原驯化培育后的“南方苗木花卉”可在北方落地生根,“北方苗木花卉”也可在南方旺盛生长。南北苗木花卉如不经过如此的驯化,是无法适应跨界生存的。开原充分发挥这一地理自然优势,大力推进苗卉产业发展,进而把开原打造成为全国最大的苗木花卉生产和销售集散地。
苗木花卉产业属于环境友好型产业,对改善地区气候、美化城市、绿化荒山都具有积极的作用,其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都非常明显。
二、开原苗木花卉产业的渊源
开原市的苗木花卉种植历史悠久,早在清朝初期在东北地区就颇有名气。清太祖努尔哈赤当年在盛京(沈阳)营建的故宫和沈阳北陵的皇家园林,其选用的树种就有开原东部山区的苗木花卉。民国时期,奉天张作霖的大帅府宅院的绿化,也是选用了开原提供的冷杉。新中国建立后,“长春一汽”的领导亲自来到开原靠山,选择了靠山独有的野生树种——杜松。六十年代初期,吉林小丰满水电站也慕名来到靠山引进野生杜松。1987年,北京筹办第11届亚运会。筹办者亲赴开原,选用了大花水亚木(木绣球)。2007年,北京为筹办第29届奥运会,有关人员再次来开原,在鸟巢体育场周边选用了我市的五角枫和桧柏,其它运动场所周边的绿化选用了我市的金叶糖槭、金叶榆、金焰绣线菊、金山绣线菊等彩色苗木花卉。
三、开原苗木花卉产业的崛起
开原苗木花卉产业并不是一开始就名扬天下的。
早在上世纪80年代初,开原陷入了增产不增收、经济发展迟缓的局面。如何使一个曾经的粮食大县迅速崛起,赶上先进地区经济发展的步伐?勤劳朴实的开原人民在市委、市政府的带领下,寻找脱贫致富的门路。他们历尽艰辛,终于在经历了诸多困难和挫折后,决定利用独有的自然地理条件,发扬自身的传统优势,大力发展苗木花卉产业。
开原苗木花卉的大发展始于1981年的靠山镇。2000年,靠山镇的苗木花卉种植面积达到1万亩,初步形成苗木花卉产业格局。这一年,靠山镇被命名为“全国首批苗木花卉乡镇”。
靠山镇苗木花卉产业的发展得到了辽宁省、铁岭和开原两市领导及相关部门的高度重视。2005年---2006年间,辽宁省原省长张文岳、副省长胡晓华等省、市、厅领导多次到靠山镇调研,对靠山镇苗木花卉产业发展给予了高度评价。
作为东北苗木花卉第一乡的靠山镇,近年来,靠山镇苗木花卉产业收入一直稳定在5亿元至6亿元,其中:苗木花卉种植收入4亿多元,对外承揽绿化工程和苗木购销收入1亿多元,全镇农民苗木花卉单项人均纯收入达到了2万元(苗木花卉专业村的人均纯收入已经突破2.5万元),占全镇农民人均纯收入的90%以上。家庭年收入几十万元的也不在少数。
2012年,靠山镇的苗木花卉种植面积已达5.5万亩(占全镇耕地总面积的91%)。此外,靠山镇的农民还到周边乡镇或域外承包土地种植花卉1.7万亩。靠山镇苗木花卉产业已经成为东北地区最大的苗木花卉产业基地和购销集散地。
苗木花卉产业带动了靠山镇相关产业的发展,拉动餐饮业年增收1200万元,拉动运输业年增收2000万元,带动农资经销增收1000万元。有效解决了农业富余劳动力的就业问题,仅靠山镇每年就可吸纳劳动力5000人以上,增加务工收入8000多万元,苗木花卉产业对推动当地经济发展作用明显。
此外,苗木花卉产业还推进了农村土地流转、集体林产权制度改革和小城镇的建设进程,带动了网络及通讯业务的发展。
在靠山镇苗木花卉产业龙头的带动下,全市的苗木花卉产业有了飞速的发展。2009年,开原市委、市政府提出建“三线”20万亩苗木花卉产业基地。此后,全市苗木花卉产业进入了一个全新的发展时期。
2011年,开原市委、市政府又进一步提出建“五线大基地”的目标。在原有“102线”、“沈四线”、“中兰线”三线基地的基础上,新增“樟桓线”和“辽开线”两个基地。以“三线”带“二线”,“五线”促全市,使苗木花卉产业遍布全市21个乡(镇)街。在上述五条主要过境公路的两侧,形成了延长200公里的“苗木花卉基地长廊”。为迅速做大做强苗木花卉产业,开原成立了以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任组长的苗木花卉产业发展领导小组。
这一年底,全市苗木花卉种植面积迅速发展到17万亩。其中,有12万亩种植的是彩色名优树种。具有代表性的树种有:密枝红叶李、金叶榆、金叶糖槭、紫叶稠李、紫叶水蜡等30余个,彩色苗木花卉产业已成为全市的支柱产业并实现了规模化。
2012年,开原市委、市政府再度重申:“要举全市之力大力发展彩色苗木花卉产业。”经过一年的努力,全市形成了五个彩色苗木花卉专业生产区:即密枝红叶李专业生产区;金叶榆专业生产区;金叶糖槭专业生产区;花灌木专业生产区和针叶树种专业生产区。此外,还有千亩规模的彩色苗木花卉基地20余处,百亩规模的基地140多处。
全市苗木花卉产业种植面积再扩大到20万亩,实现产值30亿元,销售额超过10亿元。发展经营业户4.5万户,从业人员10万人,年产值30亿元,占全市林业产值的一半以上。苗木花卉销售网络覆盖了全国20个省的200多个大中城市,远销到俄罗斯和欧洲一些地区。成为“中国彩色苗木产业第一县”。
目前,开原有10余万苗农在栽培苗木花卉,4000多经纪人活跃在国内外苗木花卉绿化市场,全国有300多家苗木花卉种植基地、绿化公司企业与开原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促使开原苗木花卉产业得到了蓬勃发展,形成了标准化、系列化、规模化、专业化的生产格局。
“栽种一棵树苗,尽到多份职责,播下一片彩种、收获多方回报、带动一方农民、脱贫万户百姓。”三十多年来,勤劳朴实的开原人一步一个脚印,一步一个台阶,成功地走出了一条以彩色苗木花卉产业促进新农村建设的新路子。
开原的苗木花卉产业得到了辽宁省长陈政高、省林业厅厅长曹元以及铁岭市委书记潘立国、市长吴野松等领导的高度评价。
开原苗木花卉业的蓬勃发展产生了聚富效应。不仅产业链条不断延伸,还带动了交通运输、餐饮住宿、药械苗具等相关产业的发展。苗卉业兴起改善了生态环境,促进了具有特色的旅游业,实现了以苗木花卉改善生态、以生态承载旅游、以旅游带动三产的良性格局。
四、开原苗木花卉产业的未来发展远景
开原市委、市政府提出:要在“十二五”期末,全市发展苗木产业30万亩,彩叶苗木专业乡镇5个,专业村50个。经营业户达到8万户,从业人员15万人,经纪人1万人,年产值实现50亿元,项目区内人均年收入3万元。
开原的苗木花卉产业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是因为各级领导和相关部门的重视和扶持,进一步激发了我们做大做强这项产业的积极性。我们力争到2015年,用自己的汗水,把开原市打造成为 “全国苗木花卉之都”的宏伟目标。
使开原的苗木花卉产业在全国同等规模的县(市)中达到“五个第一”:
一是达到产业的规模化程度“全国第一”。
以每年3万亩的递增速度,提前发展苗木种植面积30万亩。同时,形成本地特色的规模化、专业化科技示范园区。
二是达到产品档次“全国第一”。
三是达到产品产销和市场覆盖“全国第一”。 由市政府牵头,加强信息网络建设,利用网络推介苗木花卉产品。举办大型苗木花卉展销会。鼓励并支持农民在域外发展苗木基地,拓宽销售覆盖面。
四是达到综合经济效益“全国第一”。
五是确保产业可持续发展“全国第一”。加大产业科技投入,通过建设组培繁育中心,实现高新产品自主研发,提升我镇产业抵御市场风险和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五、我们的一点体会
开原苗木花卉产业为什么这样“红火”?开原之所以能把传统的潜在优势变成特色的经济优势,形成了较为完整的产业体系,成为“一县一业”的支柱产业,主要有三点启示:
第一,政府推动是发展的关键。市委、市政府专门制定了苗木花卉产业中长期发展规划,出台一系列政策推进措施,在资金、信息、技术等方面重点倾斜于苗木花卉产业,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扶持激励苗木花卉产业发展。同时,市政府专设苗木花卉发展局,履行产业规划、市场引导、行业管理等职能。
国家林业专家评审组评价说,如果没有开原市委、市政府的强力推动,就不可能形成土地的规模流转,也不可能是该项产业成为全市“一县一业”的主导产业,更不能发展成为“全国彩色苗木花卉第一县”。可以说,是开原政府的“有形之手”紧握市场的“无形之手”,才能使开原的苗木花卉产业呈现出又快又好的发展态势。
第二,科学规划是做大做强产业的基础。上世纪八十年代之初,开原的苗木花卉产业仅限于各家各户房前屋后的“小打小闹”。2011年4月,开原市委、市政府制定了具有发展远景的《开原市苗木花卉产业“十二五”发展规划》。提出了把开原建成“中国彩色苗木产业第一县”的口号,进而使开原的苗木花卉产业得以进一步快速发展。
2012年,当开原苗卉面积达到20万亩,成为“中国彩色苗木产业第一县”的时候,开原市委、市政府又提出要举全市之力进一步打造“中国花木之都”的目标。
多年来,开原紧密结合本地实际,坚持发展速度、规模效益、产品质量的结合;坚持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社会效益的结合;始终坚持农民利益、企业利益、政府利益的结合,为苗木花卉产业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实践证明,在苗木花卉产业发展的过程中,既要把握和遵循市场经济规律,又要有创新的思路和措施,才能不断增强发展的预见性、科学性和协调性。
第三,坚持“一县一业”是产业发展的保障。三十多年来,开原市委、市政府领导班子几经更替,但都将苗木花卉产业作为农业优势产业和立市主导产业常抓不懈,不断扩大规模与提高档次,既重视组织农民大力发展更注重市场开拓;既追求名优新品种也追求增加农民经济效益……有效地保持了政策上的稳定性、措施上的连续性和目标上的一致性,使苗木花卉产业在良好的氛围和环境中不断发展壮大。
总之,我相信在开原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各相关部门和乡镇(街)的紧密配合下,紧紧抓住苗木花卉产业发展的黄金期努力工作,把我市打造成为“中国花木之都”的目标一定会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