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爽写给公公的一封回信
爸爸您好:
您写的长信收到了,内容尽知。
您这一辈子为儿女费尽心思,尤其是对孙子的培养历尽苦心,做长辈的很少见。正式因为您有知识、有文化,看得远,对子女的学习更加重视,舍得投入,是一般人家的老人做不到的。我们全家都是感激您和婆婆的。
记得李诗小时候在上幼儿园之前顾人看护时,婆婆就给我们顾人的看护钱,以补贴帮助我们。奶奶来我家之后,您二老总是把好吃的东西自己舍不得吃,都给我们带来。李诗考高中、考大学,婆婆每次都拿出一笔不菲的学费,资助我们。现在,李诗考上了研究生,婆婆又给了六万的学费,让我们全家都高兴得逢人便说。所有这些,我们都记在心里。
爸爸在来信中对李诗的评价很多,我看李诗还是个好孩子。他善良(他对我奶奶、对我妈特别孝心)、诚实、说话公道,从不撒谎。
李诗非常简朴,从来不讲吃穿,总是我做啥、他吃啥。他不乱花钱,读小学、中学、高中时从不花钱,更不会偷钱去花,直到上了大学后才开始花钱。
历史最感谢的是他爸爸对他进行的早期教育,晓东是教他是没完没了,上幼儿园的路上教、玩时教、在家辅导、都要教疯了。所以李诗他感觉他的基础打的很好。功劳都在于他爸爸。在小学、中学、高中他才是真正的上中等学生。考试成绩说明一切。靠的好坏都如实的告诉家长,我们和老师沟通。我们李诗学习不突出的原因在于不刻苦。他自己通过这些年的教训也证实了这一点。虽然不刻苦,但是他还是爱学习,多年来他并没有放弃学习。一直在坚持,也很不易,学习也是一个苦差事,不是什么人都能坚持的。
对于孩子的生活,我照顾的很周到,导致他现在自理能力差。
至于花钱租房他有他的难处。在老叔家虽然好,还是有些不方便,说多了又是挑拨。现在的年轻人都不能和我们这一代比,更不能和你们那一代比。我们单位新分配一个小孩,和李诗同岁,和李诗比起来我非常满足。他从不乱花钱,每次回家我都要看他的记账。
孩子爱国一事,他有他的见解,他是党员,他怎么不爱国呢?也是受同学言论影响,我们总是教育他爱国的。
并不是自己的孩子怎么看都好,我们同志的孩子更优秀,但是和咱们没关系。我看我们的早期教育是尽力的,和香孩的教育不能比,比他强百倍。但是孩子还没有成功。
我这个人向来讲真话,在单位、同学中爱打报付凭,同情弱者,一视同仁。也很个性强。但是大多数人对我评价都很高。说我实在吃亏。但是一个人的性格是改不了的,实在就是实在,让我说假话我不会,当面一套背后一套我不会。我宁可吃亏也绝不说假话。我做事都对得起良心,我对老人可以说不是一般的孝顺,我的奶姨,是一个穷老太太,是她从小带我长大,我一直把她养老送终。我奶婆,也没钱,在我家我待她十多年,我母亲,虽然不是亲生,但是为报答养育之恩我全力照顾,分秒不离,直到她满意的去世。到现在我还想她。在这实事面前谁也不能说我不孝顺。虽然公婆不在身边,我也一直把你们放在心上,有好东西是我张罗给你们,在这点上不是我自夸,我比晓东强。只是不能赶到节日捎到,什么时间有车什么时间带去。
所以,在爸爸的信中,有些话是偏见,也难怪他不了解真相,只凭表面一些现象看,我不能多说了,多说又不利于团结。
对于咱家的钱,我是不敢兴趣的,钱是老人的,愿意给谁是老人的事。我没有意思去争,更没有意思去要,也没权力去要。我妈给李诗上学钱,李诗取不来,伍永宽稍不来,原因是存死期,写的王霞名,还不说明白,在我再三问下,才吞吞吐吐的说出来!我就很不明白这事。再说钱交给李诗后让李诗打收条是什么意思?我弄不明白?是一家人吗?一家人都信不过一家人哪,我说了点真话就是不团结吗?
话又说回来,过年本来我们应该给老人钱,反过来老人还给我们儿媳钱,孙子钱。我很感激。但我想都是一样的儿媳孙应该是一样的公平,有工作和没工作的应同样对待,有没有工作都不差200元吧。200元就能找公平吗?我又说实话了,但我没别的意思。讲得是公平吗。对这个问题我有点想法。所以我建议今年就别给了。
老人对自己的儿女都一样,但什么时候也做不到绝对公平。
闲话说的很多,望老人谅解,不说,总是不得劲,我现在是更年期,看什么都烦,总想发泄自己,与晓东也经常打架,春节过后我们两个月不说话。生气,还想离婚。总是觉得没意思,生不如死,还很想我妈,时常就哭,自己去墓地。甚至想我死了也和我妈葬在一起。整天全身无力。想活着没有意思,那有心事去谈论钱?
就写这些吧!我刚打完稿子。要下班了。
对错担待吧!我没有恶意。
李爽
5、16日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