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成功者的成才路

(2012-02-21 16:19:06)
标签:

成功者

成才

人才成长

教育孩子

育而成才

分类: 幼儿早期教育

成功者的成才路

中耀

我这辈子上学不算少,读书也不少。参加革命后,除了忙工作之外,闲暇时也没离开书。只可惜我读的书比较杂,特别是“反右”和“文化大革命”时期,因为挨整,白白浪费了大量的时间。以致我最终没有获得更多的学识和才能,可见做学问的不易。

到晚年后,我越来越觉得读书对一个人的发展特别的重要。以至后来,我人生信条的第一句话就是“人生至要是读书”。所以我现在特别关注读书。

尽管我已经读了不少有关“勤学”“读书”的故事,但是每当看到有人因读书而取得较大成就时,我仍然非常仰慕他们的勤奋刻苦并愿意向他们学习。

近日,我读了一些人物传略。看到他们通过大量读书,最终取得较大的成就。他们的成功,证明了读书的重要性。所以,我觉得每一个读书人对成功者都愿意有所了解吧!

秦辉,广西龙胜人。1953年出生在一个知识分子家庭。文革期间父母被下放,他作为“知青”也被下放到一个“老少山边穷”五项全占的偏远山区。那里是只有几户壮族人家的小寨子,离县城200里,离公路也有60里,这里的贫穷和落后程度可想而知。

15岁那年,因“文革”辍学,后来复课后的三年也没学到什么。下乡后,他苦闷之余就大量读书。不仅读完了家里的书,他又从各处借来许多书。由于博览群书,他的知识面很广,受到周围人的称赞。

在农村他干了九年农活,也读了九年书,自然收获不小,所以他说自己是“旱稻田大学”毕业的。

“文革”后,他回了城。1978年,他考入兰州大学历史系读研究生。他开始研究农村及农民问题。1982年—1994年,他在陕西师范大学任讲师、教授,后来调入清华大学历史系当教授。主讲经济史、农民史、农民学、改革与现代问题,先后有百余篇论文和《田园诗与狂想曲》、《关中模式与前近代社会再认识》、《农村公社改革与革命》、《天平集》、《学问中国》等10 余本著作发表。

一个在学生时期没有学到什么,到了偏僻的山村一下子干了九年农活,他却坚持读了九年的书,最终成为清华大学的教授,这是一种怎样的精神?他的成功成才应当对我们有所启发吧?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后一篇:不要误了孩子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