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自疗灵验偏效方集》13
(2012-02-05 21:11:59)
标签:
民间灵验偏方效方实用偏方医疗医院治疗自疗中医中药民间灵验方房 |
分类: 养生健康 |
《实用自疗灵验偏效方集》13
【疖痈】
〖一方〗
▲方药:人参全株、蒲公英、黄芩、黄柏、大黄、姜黄各20克,川乌、南星、半夏、细辛、儿茶、血竭各10克。
■用法:水煎两次,取汁煎成膏外敷患处。每日两次,换药前用热水洗净创口。
※附注: 疖痈小者,可单用外敷药即效。病情严重及久病未愈者,应配服汤剂。
为降低药费,方中人参全株可只用茎叶,可加大些用量。
〖二方〗
▲方药:藤黄20克,马钱子(炒后去壳)10个,冰片3克,猪胆一个。
■用法:前三药研细,以猪胆汁拌成膏,每日换药两次。
※附注:轻者1—4天可痊愈。
〖三方〗
▲方药:双花、连翘、黄芩、蒲公英、天花粉、木通各20克,乳香、没药、蝉蜕、全蝎、皂角刺、麻黄、大黄各10克。
〖四方〗
▲方药:蒲公英、地丁、黄芩、双花各20克,当归、陈皮、贝母、天花粉、乳香、没药各15克,防风、皂角刺、麻黄、桂枝、大黄各5克。
■用法:水煎服,一日一剂。
※附注:此方为《外科准绳》“仙方活命饮”加减方,治疗一切疖痈,疗效很好,为外科医生重视。
【疮疡洗药】
〖一方〗
▲方药:黄芩、黄柏、大黄、羌活、独活各15克,防风、艾叶各10克,儿茶、轻粉、盐各5克。
■用法:以上药煎汤熏洗患处,如有死肉应剪去,其深部用针管吸药汤频频冲洗,然后敷外用药。
※附注:本方单用即可取得良好的疗效,一剂要可连洗七、八次。用前应先煮沸,如缺一两味药并不妨事,关键在于乘热洗净患处。
【疔疮】
〖一方〗
▲方药:硇砂、朱砂各8克,枯矾、青盐各5克,红粉、冰片各3克。
■用法:上药共研极细,储瓶备用。用时将“疔疮头”用针挑破见血,然后敷上药。每日换药二、三次,敷药前应用热水洗净疮口。
另,疔疮外围如红肿疼痛,以鲜菊叶(夏季用蒲公英或马齿苋)捣后敷疔疮四周,每日换药二次。
※附注:此方原为《外科大成》上的“拔疔散”,后有人继承为“祖传秘方”(处方稍有些变化)。单用次方即可取效,但如重症,最好配服疖痈内服药。
※又:疖痈如起红线,最好以针刺红线头处,挤出血。
〖二方〗
▲方药:苍耳、麻黄、菊花、豨签草、紫花地丁、半枝莲(黄芩可代、)乳香、没药各15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一剂。
※附注:用本方一、二剂即可愈,虽疔疮走黄亦可得治。
〖三方〗
▲方药:双花30克,蒲公英、栀子、地骨皮、天花粉、皂角刺、玄参各15克,穿山甲、麻黄、桂枝、大黄各10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一剂。
※附注:此方对一切“肿疡”都有疗效。
【脱骨疽】
〖一方〗
▲方药:双花、玄参、丹参、赤芍、木通各30克,乳香、没药、穿山甲(炒)、甘草各15克,附子、桂枝各10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一剂。第一服发汗。
※附注:“脱骨疽”西医称为“动脉栓塞性坏疽”,多发生于足部,寒冷、青紫色,常导至坏死、脱落,少数患者手部都亦发生。
服用本方3剂后即见效,
5—10剂可愈。治疗期间最好早晚用热水烫脚,如局部已溃烂,则应用“疮疡洗药方”(本书第
【无名肿毒】
〖一方〗
▲方药:土鳖虫20个,五倍子10克,苦杏仁5克(去皮尖)冰片2克。
■用法:上药研细用捣碎的蒲公英(或紫花地丁、或马齿苋)拌成膏,以纱布敷患处,一日换药一、二次。如在冬季克改用酒和醋调。
【乳房肿疡】
〖一方〗
▲方药:明矾。
■用法:每次取明矾小块3—4克,放水中溶解后,一次顿服。
※附注:明矾有收敛解毒作用,本方曾治17例,14例痊愈,两例显效。本方有一定回乳作用,哺乳妇女应注意。
又:“乳房肿疡”最好配合局部热敷或按摩,效果显著。
〖二方〗
▲方药:鲜蒲公英(野菊花)一把。
■用法:上药捣碎后加一倍黄酒挤汁加糖服,一日二服,余渣炒热敷患处。
▲方药:瓜蒌、双花、蒲公英各20克,赤芍、青皮、红花、牛夕各15克,乳香、没药、甘草各5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一剂。
※附注:服本方2—4剂可愈。
【骨结核】
〖一方〗
▲方药:五棓子、乳香、全蝎、地鳖虫各50克,蜈蚣5条,大黄良姜各15克。
■用法:上药研细,蜜丸,每日早晚黄酒与水各半送服10克。
〖二方〗
▲方药:血竭、儿茶、红升丹各15克,朱砂、雄黄各5克。冰片2克。
■用法:上药研细,储瓶备用,用时洗净患处敷入药粉,亦可用面糊调合药面以白线制成药条纳入病灶深处。每日换药一、两次。
【骨髓炎】
▲方药:五棓子、白药、全蝎各15克,蜂房炭、轻粉、樟脑各5克。
【骨质增生】
〖一方〗
▲方药: 白花蛇100克,威灵仙72克,当归、血竭、透骨草、防风、土鳖虫各36克。
※附注:上药一剂服完即可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