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小说)
点天灯
中耀
人们说:“多行不义必自毙”又说“恶有恶报,善有善报,不是不报,时间未到。”这些话都具有一定的哲理性且屡屡得到事实的验证。
中国的历史上曾出现过许多坏人,他们坏得一个比一个“冒脓”,
董卓就是这种 “冒脓” 的大坏蛋。
这是一座大宅的后花园,花园的面积很大,四周长满了各种奇花异木。园子的中心有一大池塘,池中的荷花刚刚露出花蕾,有一点淡淡的粉红色,翠绿的荷叶上滚动着莹光剔透的露珠;在池塘的旁边是一座人工的假山,假山下立着几块造型奇异丶起伏叠翠的太湖石……显示了主人家的富有。在花园东侧篱笆墙附近,密集簇拥的丁香树丛旁有露出一块寸草不生的整洁地面儿,
因为人的踩踏,那地面儿显得分外的光洁, 让人很容易地就猜测到:
这里一定是习武者练功的场所……
场子的旁边有个大木架子,上面立着刀枪、剑戟等武器……有六七个小伙子在这里练习拳脚。一个高大而壮实的小伙子走进场子招呼一个矮胖的人:
“福生!来呀!”
那个叫福生的说:“行了!我可不敢上了。”
“刘平兄!你们俩一起上!别象个女娃子似的……”
刘平看了看福生, 一使眼色:“上!”
俩人和那壮汉摔打起来,
几个回合之后,福生被摔倒了,刘平周旋一阵也退了下来连呼:“认输,认输!”
壮实的小伙子得意的叫道:“还有好汉吗?”
没有人应。
太阳已经有些晒人了,壮实的小伙子看了看天说:“饿了,咱哥几个去喝酒吧!……”
这个壮实的小伙子就是年轻时的董卓。
董卓是陇西洮县(今甘肃岷县)大户人家的子弟,自幼不喜欢读书,只喜欢拳棒,凭借健壮的身体练就了一些本领。但他不务正业,总是游手好闲,东走西逛。后来结识了凉洲少数民族的羌族头人,经常和他们饮酒作乐,
羌族头人赠他上千匹牲畜,使他得以扩展势力。
董卓因系六郡大户子弟,又有一身武艺,后被任命“羽林郎”(皇帝的侍卫),
后随中郎将张鱼出征并州有功,升任广武县令。
董卓会看风使舵、溜须拍马……以后屡有升迁,后来当上了前将军,封漦(读池)乡侯,直到任并州牧(州的最高军政首领),他在这里组建起以羌族和胡人为主要成分的军事力量。
东汉末年,朝廷腐败、混乱,
朝中以何太后为首的外戚和宦官们形成一股势力,把爪牙扩展到全国各地为非作歹,干了不少坏事……其对立面则是何太后的弟弟大将军何进和司吏、校尉等朝廷官员。
何进为了打击太后势力,急调董卓进京。董卓得到调令十分惊喜,即点三千精兵马不停蹄的奔赴洛阳。这次带兵进京为为其后来的阴谋得逞带来了条件和机会。
董卓还没到洛阳,何进就因谋杀宦官的事露而被诛杀。
坏人总是有坏点子,
董卓不过带了三千士兵进京,他从四座城门进了城,夜里又把军队撤到城外,天亮又从四座城门威武的入城,
给人一种其军队伍无数的假象,
后来何进的弟弟车骑将军何苗又因故被何进的军队杀死.....
何进、何苗的两支军队因失去了首领,只好纷纷投到董卓麾下,
这又增加了董卓的军力。
董卓进京后,执金吾(官名, 负责在宫外保护朝廷的军事首领),
丁原早就看出董卓为人的险恶,对他有所警惕和不满,
董卓也知道不除丁原难以实现自己的阴谋,于是他派人收买了丁原的部下吕布,杀害了丁原,
从此董卓就窃取了朝廷内外的军政大权。
不久,他凭借势力废了汉灵帝刘弘,降其为弘农王;
后来又杀了刘弘、何太后及许多不尊从他的人;并私自立刘弘幼子为汉献帝,他自任宰相,
自封为楣候, 朝政由其个人操纵。
他陆续安插家人和亲信,把弟弟董旻任为左将军,封鄠候;把哥哥的孩子董璜任为侍中中军校尉典兵;把母亲封为池阳君;还把其他亲友都安插在要害处,甚至连他的小儿子也封了候。
一般都说宰相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可董卓连皇帝也由他支配,他独自打破旧规章,上朝上殿也可以配剑、穿鞋;通常臣下参拜皇帝时,司仪都要向皇帝报出该人的名字,轮到他董卓却不能直呼姓名。他在朝廷趾高气扬,作威作福,国库中金银珠宝全由他随意享用……凡是对他不利的人轻则革职流放,重则予以杀戳,以至人人提心吊胆畏他三分。
董卓地位高了,他的劣性就更肆无忌惮的表现出来。
每年正月是老百姓祭祀土地神的日子,信男信女、商贩云集……这一年,董卓派军队去阳城(今河南省登封县东南)驻防,
途中军队围掠百姓,把男子的头砍下来挂在牛车旁,把妇女和抢到的东西堆放到车上,进了阳城便高呼打了胜仗,把人头堆在街上焚烧,把妇女和财物分发给士兵享乐……
董卓常常设宴在宫中与亲信们享乐,还随意奸淫宫中妇女……
董卓的亲信尚书周毖、城门校尉伍琼推荐韩馥、刘岱、张由等一批人为州郡首脑,韩馥上任后,却联合众人反卓,董卓得知后,主观认定是周毖等人有意害他,很快就把他们杀了。卫尉张温和董卓关系不好,他就叫人诬蔑他与袁术勾结要造反,用鞭子活活把他抽死……
董卓在朝廷胡作非为、随意杀人,干尽了坏事,惹得天下人无不恨之入骨,州郡的官吏也都反卓,他们积聚了一定的军事力量。此外曹操、刘备、孙坚三股军事力量也参加进来形成“关东军”,
袁绍以他的威望被推举为盟主,他们发誓:“不灭董卓,不兴皇室、决不罢休。”
可是他们说的象回事,实际并无行动。一则惧怕董卓的军队;二则都想保存发展自己,
所以并没有形成对董卓的真正威胁。真正让董卓感到惧怕的是山东一带黄巾军的余部,董卓曾几次吃过败仗,所以十分惧怕他们。后来根据谋士的意见,董卓决定放弃洛阳,迁都西安。
洛阳是座古都,人口众多,很多皇帝曾在这里执政,是全国的政治丶经济丶文化中心,商贸十分繁华……国家很多事情盘根错节,一下子要迁都西安谈何容易?
这种一下子叫人抛弃已经习惯了的安定生活,到一个全然陌生而又艰苦的地方去是何等的不情愿……于是迁都西安的决策遭到朝廷上下很多人的反对。董卓对此采取了暴力的手段:
凡是反对迁都者都予以打击甚至处死。他还把洛阳方圆二百里境内的人们编成小队伍,由士兵押送西安。人们嚎淘痛哭,
一路上饥饿困顿,不断有人死亡……董卓怕人们留恋洛阳,下令焚火烧城,一时火光冲天,烟蔽天日,连烧多日把洛阳城烧成了废墟。洛阳原有很多皇陵和贵族坟墓,他叫人们挖墓取宝(连死人都不得安生),
可以说是历史上少见的一场浩劫。
董卓迁都到了西安,以为可以从此天下太平,他在朝廷更是飞扬跋扈、不可一世。当年献帝年仅十岁,董卓任太师,他把自己比做辅佐周文王的姜子牙(姜尚),
不知耻的让献帝称他为“尚父”。
董卓遍刮民财宝物,为了无度的挥霍享用,他随意造钱,把西安秦始皇铸的铜人、铜器和原来的五铢钱收集起来,大量翻制小钱,任意投入市场,造成物价飞涨、民不聊生。
他在西安皇宫居住,生活本已十分奢华……但他还不满足,又在距长安二百五十里东的封地-----楣(今陕西楣线东北)修建楣坞,场面非常宏伟,周围修建的城墙与西安城墙同厚,在其内大建宫殿、楼阁、水池、园林……还养了大批男女奴仆。他在这里储存了大量金银财宝,
还囤积了足够食用三十年的粮食……他感到自己的江山己万无一失……
他在西安皇宫与楣坞两地居住,每次往返两地都要人们为他设宴送迎,其仪式场面更是隆重而奢侈……
董卓十分残酷、暴虐,一次他去楣坞小住,朝廷官员在城外设宴为其送行,
这时有人报告押解来一批降兵进城,
董卓命人带上一些军官,随意问了几句,不是让人当场将其割掉舌头、挖去眼睛,
就是令人砍断其胳膊、腿……虐待至死。更让人恐怖的是:
他下令将其余的士兵也都施以酷刑甚至扔到沸水锅里煮死……让人惨不能睹。参宴人个个吓得魂飞天外,不但食物难以下咽,甚至连筷子都拿不住了,可董卓却仍然谈笑风生丶开怀畅饮……
凡是有点正义感的人无不仇视董卓,恨不得早日杀死董卓为民除害。
司徒(官名,掌管全国民政)王允是个很有头脑和智慧的人,他利用自家的歌妓“貂禅”设下美人计,挑起吕布和董卓的矛盾(《三国演义》中对此有十分精彩的描述)。
王允联合一些官员和吕布密谋除去董奸,他事先做了详细计划,
然后派人去楣坞向董卓谎说皇帝重病,请太师快速回京议事。董卓辞别了貂禅,乘上他青华金盖的专用马车,一路旗罗伞扇、耀武扬威的奔回西安。
到了北便门,他将卫队留在门外,只带了两个近身随从进宫。结果,刚进门他和两个随从即被埋伏在这里的军士拿下,这时他才感觉到大事不好,他这位一向以胆大闻名的人,此时却面色苍白、浑身颤抖……当他看到义子吕布也在此,
便急不可待的呼救:“吕布我儿……!”但吕布却义正严词地宣读了他种种罪行的诏书,
然后,不等董卓分辩, 吕布举戈上前一步将义父董卓刺死。
董卓死后,
全国百姓拍手称快,人们把他的尸体摆在街头示众,
愤恨的人们挑开他的肚皮,在他的肥膘上放上灯芯点燃,称其为点“天灯”,
过路观其者无不痛骂唾弃。
依附董卓的坏人除了闻讯走死逃亡者外,都受到了应有的惩处。
董卓做恶多端,自应得到这个下场,历史上的坏人也多是如此命运……他们将永远被钉在耻辱柱上,遗臭万年。
不过封建社会的种种缺陷并不能从此解决,一些昏官们仍然尔虞我诈,明争暗斗、争权夺势……老百姓仍然过着苦难的日子,人们期盼着社会的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