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龙船坪的船上人家

(2014-12-07 18:18:51)
标签:

龙船坪

船上人家

观念摄影

落霞

摄影旅游

分类: 游记
 

      虽然来过这里很多次,再次路过龙船坪,这些停留在阳江故道和漓江交汇处如小沟般岔河里的民船,还是吸引我走了过去。
 
     船民也称疍民,他们没有土地,长期生活在水上,以船为家,被称为“漂着的人”、“河上吉普赛人”。上世纪80年代以前,由于渔业资源丰富,船民的收入水平相对于种地农民较好,甚至和城市工人相当。随着渔业资源的严重衰竭,水工程建设的大量增加,黄金水道旅游航运能力的迅速提升,渔民许多传统渔场被挤占、捕捞产量锐减,捕鱼收入和生活水平逐年下降。
 
    宁远河经雉山东麓,在萝卜洲南端汇入漓江, 当年徐霞客来访雉山,“从山之西麓转其北,则漓水自北,西江自西,俱直捣山下,山怒崖鹏骞,上腾下裂,以厄其冲。。。”
 
     现在站在宁远河水前,想象不出来当年的‘山怒崖鹏骞,上腾下裂"。看着这一滩浅水流向漓江,河两岸高楼林立,河滩边鸡飞鸭走,满地菜地垃圾。龙船坪这里大概还有30多条船,这些船民以船为家,常年漂泊在水上,以前一直靠打鱼和水上运输为生。现在漓江大道上不允许他们停留,所以只能都蜗缩在这小岔河里,这情形和临江下里的船民差不多。
 
    我家也是船上人家,虽然我是没有在船上真正生活过,但是自小和外公外婆生活在一起,耳听目染,船上话也略懂一些,所以,当我用船上话和在岸边织网的黄伯打招呼的时候,他是很诧异我居然也会说船上话。
    一艘破旧的小渔船,是今年63岁的黄伯一家两口人蜗居的“家”。住在船上,一遇到刮风下雨,夜里睡觉都不安稳。到了夏天船里比外面还热,冬天冷的时候风透过船板缝隙吹进来,不穿厚点就非常冷。老两口在船上生活了一辈子也就习惯了,儿子受不了船上生活的这个苦,出外打工去了,租房在附近住,有的时候孩子就丢给他们带。看看10多平方米的船屋里,里面的家什也十分简陋,船仓内铺一张床垫,就是全家人睡觉的地方,炉灶锅台就摆在近门的一侧。因为屋顶不高,用木板钉成的凳子都很矮,生活用水要划竹排到河中央打回。老两口每天上下船都要经过一块长约6米、宽一尺的木跳板,跳板两侧没有护栏,如果是在风雨天上下船,实在是蛮危险的。
 
   现在为了维持生活,黄伯每天晚上到漓江里下网,次日凌晨3点再去收网,捕获的鱼虾拿到市场上卖。现在很多渔民在漓江里乱下地笼,河里鱼虾少了很多,很少能捕到大鱼,加上长丝网对航道安全和人们游泳有一定威胁,渔政部门不允许他们大面积作业。黄伯跟我说,现在是捕鱼淡季,所以就把渔网重新修整换线,以备开春时捕鱼用。
 
    “行船走马三分命,为了生活硬打拼。” 岸上流传着“有女莫嫁船上汉”的民谚。我妈是船上人,我爸是岸上的,我曾经问过我妈怎么会嫁我爸,她说以前生活在船上生活条件差,船在河里上滩的时候要拉纤,不管什么天气什么季节,人都要跳到水里去拉纤,所以,她怕这样的生活了,一定要找个岸上人嫁出去,一辈子也不要在船上生活了。

    眼见一位大哥划着竹排靠岸,看样子是刚钓鱼回来,他手里的塑料袋里装着一些小鱼,问多少,他掂了掂,说,中午的下酒菜够了。     社区的大姐在通知渔民们,叫他们清理好河面上漂浮的杂物和浮萍,负责做好漓江河道上的环境卫生。
 
    冬季河水退了许多,渔民就在岸边养起了鸡,在松软的土上种起了蔬菜。看着河堤上有2个大大的通道口封着盖,我问摘菜的阿姨,阿姨说,那是粪水,流到漓江去的。我看了看,这大概是污水排放口了。
 
     我还不知道桂林的“船民安居工程”有没有解决船民上岸定居问题,我只是每次在路过的时候,看着这些破旧的船体,感叹着这寒冬来临了,寒风中的他们,什么时候才可以告別河面上的漂泊岁月。
龙船坪的船上人家

龙船坪的船上人家

龙船坪的船上人家

龙船坪的船上人家

龙船坪的船上人家

龙船坪的船上人家

龙船坪的船上人家

龙船坪的船上人家

龙船坪的船上人家

龙船坪的船上人家

龙船坪的船上人家

龙船坪的船上人家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青狮潭记
后一篇:天天天蓝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