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小哈
小哈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18,044
  • 关注人气:437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宾阳炮龙 1

(2012-02-05 12:51:19)
标签:

杂谈

宾阳炮龙

纪实

旅行/见闻

旅游

美图

民俗

人文

摄影

摄影旅游

落霞

分类: 游记
    他们说要去宾阳看炮龙,白天的炮龙点睛活动已经是赶不上了,就赶个尾圩落。
     吃完晌午出发,刚开出桂林,车坏,修车换车2小时,7点赶到宾阳,未进城,远远看见那烟花在空中绽放着,炮龙活动开始了。
    下车,晚餐没吃,赶着往那人潮中心去,一路鞭炮声不断,由于下着小雨,那烟雾久久不能散去,整个县城,就沉浸在那呛鼻的烟味中。好在湿气大也好,要不,尘土飞扬的话更难受了。
 
宾阳炮龙 <wbr>1
我拿了20个口罩,分发给大家,自己也带上了,一头扎进了烟雾中去。
宾阳炮龙 <wbr>1
宾阳炮龙节已经被正式列入国家级非遗产名目,是广西宾阳县独有的一种传统节日,具有鲜明、浓郁的民族色彩,每年农历正月十一的宾阳炮龙节都吸引了国内外游人参与,被游客称为“东方狂欢节”。


宾阳炮龙 <wbr>1
一条龙舞了过来,这时彩龙要路过的各家各户,早已经准备好了成包的鞭炮,焚香迎龙炸炮,炮烛增光。在当地有个不成文的规定,就是当这一家的爆竹未放完时,炮龙是不能到另一家去舞的。那炮仗就在炸龙者的手上如玩具般转着圈,烟花四溅,炸得围观着也不敢靠拢。我感觉整条街似乎特意熄了很多路灯,以便让这鞭炮炸得更闪亮,红耀夜空。

宾阳炮龙 <wbr>1

宾阳炮龙 <wbr>1
“舞炮龙”就是燃放“鞭炮”炸烧狂舞的龙,民间认为炮烧得越多,龙在自家门前停得越久越吉祥,还认为炮龙节蕴含着祈求风调雨顺、生意兴隆及喜添贵子之意,所以,这活动在宾阳民间历经千年不衰。
宾阳炮龙 <wbr>1
舞龙者一般都是赤膊上阵,头戴竹编的如清朝官兵的帽子,炮龙以龙珠、龙牌、锣鼓、文武场开路,照明及护龙队首尾随龙而进。
宾阳炮龙 <wbr>1
围观的,炸龙的人手上的鞭炮,都是朝那龙头炸去。舞龙头者腾挪躲闪,将龙头舞得如风轮般,旁观者说是好看,其实舞者这样也可以避免被鞭炮炸伤。看着那龙头着赤膊上阵,担心这样会挨炸伤,他们说炮龙节当晚所燃放的是特制鞭炮,称为“龙炮”,是当地炮龙节特产。每响“龙炮”装药不超过0。02克,因此威力有限,即使在皮肤上炸开,也只能形成皮外伤痕。炸伤皮肉之后,不会很疼,3天之后会自己痊愈,因为鞭炮里含有的硫磺等物质有药效,“龙炮”不会伤人的奥秘也在于此。
宾阳炮龙 <wbr>1

宾阳炮龙 <wbr>1
因为放小鞭炮打在身上不会引起大伤害,所以宾阳舞炮龙,还有个规矩:炸龙只能放“龙炮”(小鞭炮),不能放大鞭炮。如果被发现放大鞭炮的话,会被护龙队“隔离处理”,我看那舞龙的和炸龙的还是有一定距离的。

宾阳炮龙 <wbr>1
见那炸龙的人都是拿着米长的鞭炮去炸,我们当中有人也去买来炸了,好象是5块一串。

宾阳炮龙 <wbr>1
电光闪石间,彩龙云里雾里,不见了踪影。

宾阳炮龙 <wbr>1
据网上的介绍,在北宋侬智高起义时,三联杜区是宾阳府所在地,当时官兵与起义军就在附近激战,但未分胜负。于是官兵就想出了一个办法:在正月十一这天全城扎起炮龙张灯节彩,而城里居民提前过起了元宵节,城内一片喜庆祥和的气氛。侬智高探得消息后被迷惑了,以为对方正在过节不会有军事行动,放松了警惕,结果被官兵突袭打败了。此后,当地的居民便每年都定期过起了炮龙节。

宾阳炮龙 <wbr>1
JC叔叔打着电筒,指挥着来往的车辆,据说每年的炮龙节,可以吸引数十万的游客来观看。
宾阳炮龙 <wbr>1
 炮龙在炮光中游舞时,很多胆大的当地人和游客纷纷挤到炮龙周围,伺机钻龙肚。传说,钻龙肚能带来一年的吉祥如意;情侣携手钻龙肚,则能喜结良缘,所以很多人乐此不疲地钻龙肚。钻龙肚不仅给人一种在炮声火光中穿行的刺激感,更因它寄托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而我见这父亲抱着自己的孩子在龙身下钻了几轮,应该是蛮满足了。
宾阳炮龙 <wbr>1
这时的全城街巷人群万头赞动,鞭炮轰鸣,雾气冲天,炮光映红满城,街道全是铺满炮竹纸屑和火药的尘砂。

宾阳炮龙 <wbr>1
听见前面的鞭炮响得更猛,我赶紧又往前面看闹热去。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雾漫金坑
后一篇:宾阳炮龙 2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