掀起你的盖头来--迎仙洞探洞 1

标签:
记录纪实历史旅游落霞情感摄影文化杂谈平乐金山迎仙洞珠岩石刻 |
分类: 平乐旅游 |
在平乐一个刚开放的山洞里,有洞探,有石刻看,有鸡吃,好爽的一个地方。
虽然上个星期刚从平乐回,但是还是趁着有空,心里也惦记着这个山洞,于是,又回去了。
颓废要晚点来,看完阿章那育苗基地,他有事先回去了,我就自己走向这穿山。
最喜欢拍集体照,管他是FB还是外拍。
集体照放第一张,谢谢这些老师们。
来金山也不远,从县城出发大约7公里就到了。在印象中,小时候的去2塘耍,从这里经过,只记住这里喊金山,大点,晓得这里放炸药,就没有其他的的印象了。
这次神也是人的一个帖子,激起千层浪,相信对于大多数人来说,金山这山,是个很神秘的地方,“养在深闺人未识”啊。
现在,洞门大开,谁都可以来这里一探究竟了。
我也和大家一样,一起来探访下这迎仙洞《也叫珠岩》,掀开它神秘的面纱。
由大路走进来,也就百把2百米,好近的。
远远看,这山中壁挂着一对眼睛,探询着外面的世界,这有点象探古后面的那个双目峰。
沿着百来级台阶上,在双目洞下这小房子旁,是果实坠满枝头的黄皮果树。
到洞口,见一砌起的墙,有一门,进去。
“府志”有记载:珠岩在城东十五里,有洞玲珑。知府罗黄裳更名迎仙洞。相传有异人栖于此,丹灶尚存。
平乐地处喀斯特岩溶地貌带,也是山山有洞,比较出名的有朝天岩,粉岩等。在迎仙岩里只见洞里洞洞相连,厅厅相通,曲折迂回,清凉幽静。外边30几度,这里却是避暑之地。
现在开放的洞口为南北贯通,洞口高达20余米,洞内高大宽敞,外面看的双目峰在洞内是相连相通的。平坦处可分为大小厅2个,面积有百余平方米。洞内外石刻大概有18块之多。
在平台上抬头向上看,见有石阶通向上,通到第2层,于是拾级而上。
明朝万历四年(公元l576年)夏,督府予谒到苍梧办事,事成后溯桂江返平乐,至昭平时暴雨如注,桂江水涨,无法行船。于是,予谒弃船走路,四天之后到达今平乐金山村。在这里,他突然发现有一形似大象、高约千尺的石山,中间一天然洞穴,俨然天造石屋,便向当地的村人打听,得知此山名为珠岩。当地村人告知,古时有异人在此建灶炼丹,丹炼成后成仙上了天庭。予督府闻后,便登山入洞探访。只见洞内石刻古碑犹存,异人炼丹的石臼、石灶、石床仍在,他感慨万千,便命工匠修缮此洞。
第2层面积不大,地面也不是很平坦。只是见到有大小不一的圆形深坑数10个。大的深有40公分左右,坑口宽有60公分左右,坑壁圆滑,还有类似被火烧燎过的痕迹。
这些是否为传说中的古人炼丹,下榻之处?
头顶有一滴水落了下来,我抬头望上看了一下,上面和地面这里有对接的钟乳石,水就顺着上面悬挂的钟乳石滴了下来。在岩洞里,只要还有滴水,它就会继续生长。也许数千万年以后,它可能与地面相连接。
北面的洞口在早年因为这里存放炸药而被封起了。颓废打起电筒下到那边去,地面坡陡,路面湿滑,他在洞口附近找寻了下,没其他的石刻。
洞内迂回曲折、神秘莫测,能见度不是很好,闪光一张。
俗话说:“三分形象,七分想象,不想不象,越想越象。”看得出它象什么吗?
我比较喜欢这块钟乳石,潮湿的洞温里,苔藓类的东西附在它身上,就如一位身着绿衣,玉树临风的翩翩美男子。
尖锐锋利如刀锋般的小石林
天然凹石床
由第2层往下看,电筒照了下,却见下面黑暗处,好象有路走。陈老板说,下面还有一层,但是因为非常黑暗,怕危险,所以用竹子拦了起来,还没有对外开放。
一层接一层,没想到这迎仙洞真是别有洞天哦。
再下到中间平台层,发现一圆形大钻石。
这含有方解石微粒的钟乳石在电筒光照射下折射出钻石般的光芒。
这是世界上最大的一颗钻石,哈哈。
这样的地貌现象在地质学上称为流石坝,它是水中含有溶解了的重碳酸钙在地面上重新结晶形成的。流石坝形成相当慢,每一百年只长1—2公分。大型的流石坝石型在银子岩,冠岩,莲花岩里都可以看见。
可惜我拿的是长焦镜头,没有办法微距一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