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街河东之粤东会馆

标签:
贺江贺州记录纪实历史旅游落霞情感摄影文化杂谈粤东会馆挖矿 |
分类: 游记 |
经过半个小时的颠簸,由贺州到了贺街。
街上很是热闹,人来人往,车来车往。
问了下路,就径直往老街那边走了。
街口第一个出现的就是粤东会馆。外表看起来有些普通,横七竖八的条幅和横幅挂满了门口,来去的是闲坐的,卖草药的和流动摊贩。
我脑里再闪现下电影里经常看见的,这里曾经商贾成群,进进出出。。。
在清代,由于商品经济长足发展,商人的远距离贸易越来越频繁,会馆作为在贸易活动过程中商人需要信息情报、需要乡情关爱的场所陆续在各地建立,构成了商人联系全国的商业网络。会馆多数是商人按地缘建立的民间组织,一般供奉故土神灵或商人共同信奉的神灵。同时会馆也是商人聚会欢宴、堆存货物的重要场所,往往都有固定的祭祀神灵的活动,对传播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老人坐的后面有碑刻,说的是这会馆始建年代无考证,清道光二年重建并保留至今。
柱础是承受房屋立柱压力的垫基石,古代人为使落地立柱不受潮湿而腐烂,在柱脚上垫一块石墩,使柱脚与地坪隔离,起到相对的防潮作用。凡木架结构的房屋,柱柱皆有,缺一不可,同时,又加强柱基的承压力。柱础犹如人的眉目,不仅造型各异,并雕刻各式精致图案,成为艺术珍品,正面烘托房屋构筑规格高雅和装饰豪华。
竹节代表生意蒸蒸日上,节节高升。
精美木雕
两侧看台
清代广东会馆在全国的地域分布相当广泛,以今天的省份地域来看,以北京、上海、江苏、四川及广西分布的数量最多,其他如江西、福建、湖南、山东、东北、湖北、陕西、河南、安徽、浙江、台湾、甘肃、云南等省也都有数量不等的分布。
杯盖做的照妖镜?
如今的会馆,变成了贺街的老年娱乐室。旧时的繁华如过往烟云,安静处之外的大马路,拉着货物的车辆飞驰而过,激起阵阵烟尘。
这上面应该是有个小狮子
会馆布局由前、中、后三大殿及两侧的厢屋组成,石柱支撑,雕梁画栋,壁画精美,是一座砖木结构的古建筑,具有南方古建筑的艺术传统和风格,而那中殿的3种不同的石柱础更是特别。
两侧厢房,干净巷道,班驳墙体,很是幽深。旁边是一个偏殿,名为慈航阁。
有神仙之处,不论繁华与简陋,总是那么安静,哪怕是很不安分的人,自然而然的,都要被这里的氛围感染。
送子观音
时光隧道
殿宇庑廊,布局严谨,功德碑镶嵌两壁。
斗拱结构
这里还留着匾钉
后大殿有94年铸的铁鼎
两壁上挂黑漆联一对
香龛两边分别守护着手拿青龙偃月刀的红脸周仓、托着将印手拿宝剑的白脸关平。
双英台上关羽左手拿着《春秋》肃穆端坐,岳飞左手拿着书笺两眼直视着前方。
门外老人欢快的聊着,生意怎么样,无所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