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州玉石林

标签:
旅游贺州玉石林挖矿贺江记录纪实历史落霞情感摄影文化杂谈 |
分类: 游记 |
7月的酷热,加上贺州到玉石林的18公里路面,颠簸不已,整车的人在车内一下左右晃,一下上下跳。那拉沙的重车沉甸甸的由我们的车边过,一摇一晃,让人担心。而那满山的矿场,满江的挖沙船,满河的浑浊水,满目苍夷,更是让人看着触目惊心。
差不多一小时,才到玉石林。
将近5点半,天气也没那么热了,开始爬山。
对于景区,我是一点都没感冒,但是,还是要介绍下吧。
摘:
贺州玉石林是一片十分罕见的由汉白玉石柱、石笋组成的“玉石林”,它形成于一亿多年前的侏罗纪时期,由于燕山期地质的断裂隆升和长期的岩溶渗蚀及局部受高温影响,加上自宋朝以来1000多年的锡矿开采业,使区域内地层峰从间石芽裸露、奇峰突兀,石笋石柱、地槽漏斗、狭缝密布,成就了“千年骆驼”、“空中走廊”、“一线天”等众多的奇异自然景观。它独立于四周的石灰岩山中,被游人誉为“人间仙境”,被地学专家称作地质奇迹。
很多地方有石林,这玉石林有不同的岩石成分,所以别的石林都为灰色岩石,唯独玉石林的岩石成分为洁白色粗晶大理岩,大部分石柱由于长期受附生在其表面的苔藓类植物干枯风化被侵染成了黑色,使石林黑白灰相映衬,的确与众不同。
从来对于这象什么那象什么,我个人觉得都是在暗示,我喜欢自己看,至于象什么,加上传说,博一笑而已。
看官,那你也自己看吧。
石林中的小道四通八达,漫步林中小路,山环道绕,有点象迷宫。我在最后收尾,看住掉队的客人。
一峰底刻着“此石”两字,念“寨”。传说,这两个字是唐代浮山秀才陈元光所书。陈秀才在浮山唱山歌闻名于世,当时岭南有男女两大歌仙,刘三姐是女歌仙,陈秀才是男歌仙。听说男歌仙来访,石林里的石男石女都来听唱山歌。贺州人能操多种语言,到什么山头唱什么歌,陈秀才到了石林,自然要唱客家山歌。他巧书“此石”两字,一为此石神奇,有感而发;二为以此为题,引唱山歌。
石林里有3处石壁写有“此石”两字,你要慢慢寻哦。
据专家考证,泥盆系碳酸盐岩在中生代侵入姑婆山岩体的热力作用再发生变质作用,才使这里形成洁白如玉的粗晶大理岩。
大理岩在其生成过程中因为原岩在沉积时杂有的有机杂质在受热变质时已被烧失,岩石变得晶莹剔透,洁白如玉。在其形成石林并露出地表后经长期风化侵蚀,岩石表面常附着一层藻衣和浮尘,使石林看起来呈黑色,但里面还是白色的。因此,园区西南角用稀盐酸《洗》出一片石林,表面黑色藻衣已被洗掉,石林显出其原来天然本色,进入这里仿佛进入了一片冰雪世界。
这里大面积巨厚的坡残积层中混有丰富的锡矿砂(是著名的富、贺、钟锡矿富砂矿之一),贺州石林景区在古时候便是一处巨大的露天采矿场,这些矿砂成为了当地历代矿民挖取的对象,一直在挖,到现在。
还是看点美好的东西
虽然是傍晚了,但是天气还是那么热,大家爬到这里已经浑身湿透,气喘吁吁。
玉石林的石体在露出地表后,顶部极易被风化成圆滑状,而不像灰岩、白云质灰岩那样顶部表面常被雨水溶蚀成各种复杂的纵向溶痕,这一特点是其他可溶性岩类所没有的,这也是大理岩地表风化的一大特点。
玉观音,是我觉得石林里最有意思的,形态神似。
对面石峰上长着一棵千年古榕,树干与石壁同色,树身与石体相连,神如飞鹤,生生不息。
半山看台
仙羊回头
开始上山
山顶远眺,大大小小的山峰,如簪似玉,罗列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