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龙卧波普修桥

标签:
旅游普修桥湖南通道皇都民俗村记录纪实历史落霞情感摄影文化 |
分类: 游记 |
桂林到湖南通道,路很好走,4个小时就到。
隔壁省,地理位置不远,地形人文地理都差不多,连少数民族风情也类似。
在桂林本地看多了少数民族,到了通道看见侗族和其建筑,也没太大惊艳的感觉。
和龙胜的梯田景区里的那些村寨一样,通道的皇都侗寨没有太大的区别,也许如果是没有旅游的侵入,它还能保持其原始古朴的民风。
其实我们是个很矛盾的东西,既想保留它的原始,又要给它烙上深深的现代的痕迹。等把这些淳朴的民族风情改造得不伦不类,又向更原始的地方和民族进行蚕食。
皇都这个地方是据说当初夜郎国国王曾到此一游,迷恋于当地的景致,便宣称要将都城迁到此处,这里后来虽没有成为夜郎国的国都,但皇都的名字却落下了。但是在这里,却看不见任何的和这个传说有关的东西。
YY,都是YY。
从小小的通道县城到皇都,不过10公里。我的超大巴在乡间鸡肠小道走得很辛苦,也许,这是在这里极少见的庞然大物。现代的东西在这里其实,相容得并不和谐。
要到侗寨必须先过一座名为普修桥的风雨桥,桥头早有小伙子和姑娘们在等候,他们唱着侗歌吹着芦笙拦住了我们,欢迎我们的到来。大家喝了他们杯中的米酒,进入寨门,这就是侗族人拦路的迎客礼。
为了迎接5。1的到来,普修桥和整个侗寨在我们来的前天开始进行为期10天的维修。
风雨桥我见过很多,象这样屋脊和檐角那么多泥塑龙、凤、鸡等动物的倒是不多见,真是应了花桥这名了。和程阳桥比起来,它如同一个花哨的小青年,花枝招展的,少了程阳的稳重和大气。
普修桥坐桥始建于清乾隆年间,后毁于洪水,清嘉庆八年(1813)重修,1984年复修。桥全长57.7米,宽4.2米,桥廊两侧设置通长直棂窗,四柱三间排架。桥身为重檐长廊,分设三座桥亭,桥两端各设一座桥门
。
在侗乡,纵横交错的溪河上都建有风雨桥,人们根据自己的爱好和河床的宽度大小,设计出各式各样的风雨桥。
三座桥亭内设神龛,中亭关圣殿,两端亭分设始祖祠和文昌宫,数十匾额挂满桥廊。
由于桥在维修,只有寨里的人在进寨时才会走过,想象着平时这桥上是多么的热闹,村民们聊天,祭神、祭祖、节日活动都在这里举行,风雨桥是他们重要的聚会场合。
静静的,普修桥,准备迎接5。1汹涌的人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