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昔有看山癖--陈维湘

(2010-08-16 07:30:35)
标签:

杂谈

风光

感悟

桂林石刻

记录

纪实

旅游

陈维湘

落霞

民俗

情感

人文

摄影

分类: 桂林石刻

 

 

一日,在月牙山的登山道边,发现一石刻,细细看毕,不禁为此作者的文采和书法叫好。

 

“昔有看山癖 看山到此山 阑回疑路曲 树老碍云还

  新月楼三面 斜阳水一湾 煎茶吸石乳 长以驻华颜”

       丙戌初夏与古闽张哲文来游即景联作  菩阳山人陈维湘

 

石刻在月牙山玉兔岩 隶书  于光绪12年丙戌《1886年》夏,落款者陈维湘,字楚卿,清光绪十七年(公元1891年)辛卯科进士,番禺(今广州)人。幼随宦粤西,揽山水之胜,工画,宗王翚。闲写仕女,得改琦神趣。兼善篆隶、刻石。尝客浙藩幕中,登临名胜,多题咏。卒年五十七。

 

 

 

昔有看山癖--陈维湘

 

陈维湘秉承了其父陈泰裕的庭训,自小练就了一手好字,并以其苍劲的笔法为人所传颂。他的石碑题字,亦为当时文人中的一绝。这块石刻中的“山”和“看”字体多变,足让你细细观赏,用心把玩。
昔有看山癖--陈维湘
和老秋,小6在普陀山朝阳洞也发现有他的足迹

 

“入眼云霞接素秋 一声长啸客登楼

  夕阳帆影归何处 红树青山古渡头”

 

   乙酉年秋偕张子亦孙来游即景联作   番禺楚卿陈维湘题

 

石刻诗为行书,于光绪11年乙酉《1885年》秋 同行者还是张哲文,有意思,看来2个挺要好的。

 

  
昔有看山癖--陈维湘

南溪山的刘仙岩,他怎么会错过,而刘仙岩的曲折山路让他如螺行,于是

 

“螺窟 

       丙戌仲夏菩阳山人陈维湘是日与张子哲文同游

石刻字为隶书于光绪12年丙戌《1866年》,月牙山是初夏,到南溪山是仲夏了。还是和张一起来的。
昔有看山癖--陈维湘
当年的独秀峰无论是风景还是文化氛围都是让大家趋之若骛的

 

“余性嗜山水侍 先大夫宦游桂岭凡九登独秀峰 今将去粤复与同好张学亦孙来游勒石以志 ”

                                                    丙戌仲夏番禺陈维湘书

 

诗隶书,于1886年。

如果徐霞客先生地下有知,陈维湘多次上独秀,他想必十分的郁闷了。
昔有看山癖--陈维湘
陈维湘在独秀的另外一行书作品

“我曾醉卧于吾邑之摩星岭今又携壶来登桂林独秀峰之绝顶划然一笑象山特鸣立无传天地迥”

                                          菩阳山人陈维湘草

   诗行书,没有落时间,没有张的同行,独身一人,携酒上高峰,傲然一笑,天地为大,对酒当歌。这个陈维湘,有意思。
昔有看山癖--陈维湘

“隐泉” 光绪丙戌长至日菩阳山人陈维湘题时与武彝山樵张亦孙品茶与此

 

 题字隶书,跋行书,于1886年。

 

 

落款的长至日,一说指夏至,夏至白昼最长。一说指冬至,自夏至后日渐短,自冬至后日又渐长。那到底是夏还是冬呢?由前几次与张都是夏去游玩的,而且也不太可能在冬天品茶,所以,这应该为夏天。

陈的家乡大岭,原名菩山村,位于番禺区石楼镇菩山脚下,陈维湘和村中的文人雅士一样,自小喜欢取菩山的泉水泡茶饮用,此泉水原是自然沙滤山泉,水质清澈,泡出来的茶味道甘香,令人回味!而在桂林,西山自古就是旅游和佛教胜地,隐山南面的隐泉,泉水清冽。当年游山玩水毕,于是想来在炎炎夏日,与好友坐于隐泉边,品茶,避暑,谈天论地,实在是人生一大乐事。

 

 

这个陈维湘,桂林的其他景点,如叠采,伏波,象山,无一遗漏。无论是在七星岩与张哲文“投石赌酒画石为棋”,还是在象山“与张哲文酌别”,或者“品茶于隐泉”,再“伏波潭汲潭水煮茗”,游山玩水,饮酒品茶,吟诗作画,登高望远,引亢高歌,这个德行我真是喜欢和向往得很。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今日6合圩
后一篇:探古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