叠彩山之“混沌岩”

标签:
混沌岩叠彩山风光感悟记录桂林石刻纪实旅游落霞民俗人文摄影 |
分类: 桂林石刻 |
看完山上的石刻,顺着北面的山壁向船闸处一直走,想想既然这里是由来以久的风景区,一定还有发现。
见一低岩,岩水滴落汇有一水池,池内有游鱼。
抬头见字:“混沌岩,说实在话,这名字真没有听说过,只是在查这《三宗室像赞》像的时候,才把它查了出来。
大明正德三年仲秋,宗室松坡居士朱约岑与中议大夫、王府副使的陈崇德,前往叠彩山考察尚未开拓的隐岩,曾搜寻到这里,见到此岩“悬于北麓,内屈有致,溟蒙混沌”,故松坡居士命名为“混沌岩”,陈崇德欣然书篆。岩名为榜书,每字径1尺2寸。
《赤雅》 明·邝露
1999年10月,在开辟木龙湖景观时,清理并发现了一个岩口,上有题名“混沌岩”,在它的外岩石壁上发现了1件明·包裕《三宗室像赞》的摩崖石刻。由于长期以来岩洞被杂草树木所掩没,又有许多的民房遮挡,这件重要的石刻幸得保存至今。
《三宗室像赞》像刻于大明正德三年(
包裕的撰跋,文笔书法皆好。
包裕,字好向,生于桂林,成化十四年(1478年)41岁考中进士,曾任云南按察副使等职。他身在官场,却深厚民情,毅然辞官回桂,修桥、辟路、开拓多有贡献。他还常与端懿王朱约麒,安肃王朱经扶及宗室朱约岑交往。因文笔好,桂林名士也多与他为友并请他记其事。他在桂林摩崖石刻中已留迹9件之多,是弘治、正德年间活跃于桂林历史文化名城的著名文人士大夫。
跋的右下方是《辅国将军一庵先生赞》、《奉国将军静庵先生赞》和《镇国中尉松坡画像赞》,三像呈品字形,均是冠服胸像。混沌岩宗室群贤的刻像再现,弥补了当时宗室聚会的另外一岩-会仙岩宗室刻像遭受的破坏。
跋文阐述了其三宗室的名讳与裔孙关系、德行及身份等。其名讳云:“右三像,乃今靖江府辅国将军一庵,讳相继;奉国将军静庵,讳规聪;镇国中尉松坡,名约岑,皆庄简王之子裔孙也。”其裔孙关系是:(庄简王朱佐敬生一庵)“一庵生静庵,讳规继;次朴庵,讳规联;次恕庵,名规闻。静庵生竹坡,讳约跻;次松坡;次兰坡,名约蹑。自祖而子,自子而孙,振振绳绳,世有积德。诗所谓诒厥孙谋,以燕翼子。书谓有典有则,贻厥子孙。传谓周公在前,鲁公拜后者,此也。”其德行云:“一庵诚明雍雅,静庵颖敏刚毅,松坡聪明俊伟,俱孝友、读书、亲贤、乐士卓乎,其不可及矣。”其身份则云:“至于食禄千钟,不足以言富,金紫辉煌,不足以言贵者,皆皇明宗室,富贵其素有也。”
明中期,在桂林许多已开辟的奇秀、幽静溶洞中,“混沌岩”还是无名的岩洞,靖江王宗室的群贤与属官,在这里的活动,使得桂林又添一探幽之地。夏日炎炎这里凉风习习,对面就是漓江,难怪当年的靖江王宗室们把政治上的苦闷抛在一边,在这里把酒凭栏远眺漓江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