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小哈
小哈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18,044
  • 关注人气:437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海南行-槟榔谷

(2009-06-30 20:02:24)
标签:

风光

感悟

海南

记录

纪实

旅游

落霞

情感

人文

三亚

摄影

船形屋

槟榔谷

分类: 游记

说实在的,要去槟榔谷,我是不太想去看的。因为之类的少数民族的东西看得太多了。但是听说里面还有仅存的黎族纹身老人。我就去了。
很多的景点,里面的一些东西我是完全忽略,只看我自己需要的。所以,在槟榔谷里一些少数民族表演等我就没有拍下来。

 

海南行-槟榔谷

 

海南行-槟榔谷

 

海南行-槟榔谷

 

过了博物馆,就可以那些黎族老人在那里编东西,那感觉,和世外桃源里请来的少数民族差不多,还好,没是假的。

2005年底,黎族文身被海南省人民政府列入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目前,海南省政府正在向国家文化部门申请将黎族文身文化列入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黎族纹身的起因,民间有许多说法。在黎族民间流传着这样的故事,远古时,洪水泛滥,老先与荷发兄妹躲进大南瓜,漂到了海南岛,兄妹俩人在岛上寻找人烟,但没有找到。为了延续后代,妹妹荷发纹身纹脸,使哥哥不能相认,于是结成夫妇。这故事与黎族创世纪的歌唱很相似。比较普遍的说法是:黎家人纹身习俗,自古以来都有定制,因为他们把纹身看成民族的标志。女人如不绣面、纹身,死后祖先不相认, 明代顾坤所撰《海搓余录》记载“祖宗不认其为子孙,则永为野鬼”。

海南行-槟榔谷

 

所以,“黎族男女周岁即纹其身”。女子只要长大到十一、二岁到十四、五岁时,都毫不例外,必须按照祖先遗留下来的特殊标志接受纹身。黎族人称为“开面”。尽管在很多人看来,皮肤上刺文身是一件痛苦的事情,但是刺方言文身在黎族传统中却是神圣而纯洁的,要选吉日,还有一些禁忌,一般是在秋季,还要选日子,如龙日、猪日、牛日,但不能在虫日刺纹,那是要被虫咬溃烂的。

海南行-槟榔谷

纹身一般是由村中的主文婆在女孩的娘家主持仪式。在女孩的房间中,主文婆用鸡毛或灯心草蘸着干香草加炭灰沤制成的蓝黑色文水,在女孩的脸、颈、身体和四肢上描画出代表本支黎族图案符号的文图。之后,主文婆用竹刺或藤梗叶做的文针按所画文图一针一针地文刺……等文水渗入女孩的皮肤中,刺上的文身就会终生保留下来。文身刺好后,主文婆还会用龙眼树叶煮成的水为女孩擦洗身体,以防感染。

海南行-槟榔谷

最早记载海南黎族纹身的是《山海经海内南经》,文中说汉武帝于元卦元年(公元前110年)平定南越时,在海南岛设的珠崖、儋耳二郡,就有“点涅其面,画体为鳞采”,既指当时在海南岛上的黎族先民这种习俗,由此推断距今2000多年前黎族妇女就有了纹身传统。《水经注》转引晋王范所写《交广春秋》中就提到当时海南黎族“披发雕身”,宋代赵汝适在《诸蕃志》中提到“妇及笄即黥面颊”,明清时期文献中有关黎族文身的记载就更多,更为详细,有的文献中还绘有文身的图像。郭沫若生前来海南时,曾对这种习俗有感而发:“花门梨面传闻有,今到保亭始见之。黎族积缁成习尚,妇容黥墨足惊奇。虽云古道存民俗,想是奴徽剩子遗。幸喜小姑逢解放,素颜不复类当时。”

 

海南行-槟榔谷

 

 

纹身时不仅图有定形、谱有法制,连施术年龄亦有所规定。各族按祖传之图案进行纹身,绝不能假借紊乱。例如,美孚黎妇女,以几何方形纹、泉源纹或谷粒纹组成的图案,而润黎则以树叶纹或方块形成图案。青蛙是黎族最崇拜的动物之一。黎族纹身常以青蛙作为主要图案。女子只要长大到十一、二岁到十四、五岁时,都毫不例外,必须按照祖先遗留下来的特殊标志接受纹身。倘若违背或由于特殊原因不能按时纹身,不幸与世长辞,亦不可避免的用木炭按本民族祖先遗留下的特殊标志在纹身的位置,画上图案,才能将尸体置于棺枢之中。不然,就没有资格埋葬在黎族集体的墓地之中。

海南行-槟榔谷

有学者评价说,黎族妇女纹身是"刻在人体上的敦煌壁画",是写在身上的历史。

海南行-槟榔谷

 

海南行-槟榔谷

 

海南行-槟榔谷
纹身是黎族一笔极其宝贵的文化遗产。目前,黎族黥身纹脸的传统渐渐淡化,九十年代后这种习俗已经根绝。目前只能在偏僻的黎寨中老年妇女中看到这种习俗的遗风。古老而独特的纹身之美,正在逐渐消失,年青女子几乎不再去纹身,手艺也已在失传,只能在历史中去回味了。

 

 

椰子代表海南,槟榔代表黎家,在黎家,没有槟榔不成礼,没有槟榔不成婚,这“槟榔”二字可以说是海南真正的“主人”--黎族人的文化字符。在这里可以看到全岛树龄最老的槟榔群体--百年槟榔林,而槟榔谷,同时也是海南岛槟榔的发源地。

海南行-槟榔谷

那小伙子刷刷刷几秒钟就爬到了树上,厉害。

海南行-槟榔谷

 

海南行-槟榔谷

黎族建筑  谷仓。
是村里集中的谷仓,谷仓以基石垫底,悬空地上,用于防潮、防鼠,在基石上面架纵横方木,铺木板为谷仓地板。顶端架圆梁,房顶由竹、木架设,以茅草盖顶,用于防雨。谷仓内外用粘土和泥糊一层,地板糊一层4厘米的泥,均起到密封作用。

海南行-槟榔谷


走到一家茅草屋前,这是黎族最为典型的建筑,称之为船形屋,因为它从外形上来看像一艘倒扣着的船。这是黎族几千年来建筑的结晶,取材简单,但里面却融入许多建筑智慧,有许多讲究。 海南行-槟榔谷

茅草屋为落地船型屋,长而阔,茅檐低矮,这样的风格有利于防风防雨。房子分为前后两节,门向两端开,茅草屋中间立三根高大的柱子,黎语叫“戈额”,“戈额”象征男人,两边立6根矮的柱子,黎语叫“戈定”,“戈定”象征女人,即一个家是由男人和女人组成。     屋内为泥地,村民从外面挖回粘土,把地面铺平,浇上水,双脚踩平地面,晒干或晾干地面,如此进行多次,地面很平很硬。

海南行-槟榔谷

 

海南行-槟榔谷

海南行-槟榔谷

 

海南行-槟榔谷

防火是茅草房的关键,在村子,大人出门时用水或草木灰,把火熄灭。一旦着火,马上敲锣,听到锣声,附近有人若不回来救火,按照村规民约罚三个一百,即一百斤米,一百斤酒,一百斤肉。
海南行-槟榔谷

在一家船形屋下,一位年迈的阿婆正在织黎锦。

海南行-槟榔谷

海南行-槟榔谷

 

海南行-槟榔谷

作为黎族的船形屋来说,就像苗家的吊脚楼,云南傣族的竹楼,都是少数民族的传统建筑,在保护的同时,可以给予适当的发展,让百姓的生活过得更为舒适。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后一篇:天涯海角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