叠彩山石刻-3

标签:
叠彩山石刻风光感悟记录纪实旅游情感人文摄影文化休闲杂谈 |
分类: 桂林石刻 |
摘:叠彩山风洞游客如云,可是几乎无人注意到就在距凉风习习的风洞北牖洞内,暗淡的光线里镶嵌着一块描绘清代桂林山川形势的《瞻榆池馆图》。这是一幅地道的原始导游地图。
《清 谢光绮瞻榆池馆图题记并诗》展现了清广西粮道谢光绮在桂林的住所瞻榆池馆的全景图。
图中心的瞻榆池波光潋滟,画舫纤巧;东西水阁相望,南北树、栏斗雅。与东西水阁连片成园的即是瞻榆池馆。从图上看,该馆庭园深深、房舍重重,仅大门就有两道。在第二道门上高悬“榆园”牌额。在第一道门旁开有临街铺店,与池南的条石马路、市井铺面连成繁华的商业街道。
桂林的朋友很多晓得在南溪山南麓穿云岩口也刻有一幅导游地图《南溪山刘仙岩形胜全图》。
清代画家张宝登岩览胜,这位游历了大半个中国的旅行画家,为这里的风景所陶醉,高歌美丽的远景,即兴口点绝句一首刻于风洞中,高1.30米,宽0。4米,径 0.08米:
诗虽写得平朴,但意境深刻,它象一幅笔墨简练的桂林秋景图。画图上有山峰流水,矶石洲屿,秋树红叶,行人小舟……这是多么明媚的秋景啊!每当秋游风洞,都可以看到这样如画的景致。
风洞洞壁上篆刻的《风洞题壁》诗,过去因落款为泥浆所填,长期隐没了作者姓名,一直误认为是《再生缘》作者陈端生之妹陈长生所作,,《陈长生是当代才女,她在桂林交游很广,但是并没有石刻留下》。到1981年才发现署名原来是清人张宝。该诗有情有景,活泼自然,向为人们所传颂。
刻于北牖洞的“风来”,是清广西按察使刘心原的作品,他是位古文学研究家,字篆体横排,字径23cm,犹如迎风飘拂之势,构思独特。其书法既有小篆的秀美,亦有大篆的雄健,是件不可多得的艺术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