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叠彩山石刻-3

(2009-05-21 21:17:55)
标签:

叠彩山石刻

风光

感悟

记录

纪实

旅游

情感

人文

摄影

文化

休闲

杂谈

分类: 桂林石刻

摘:叠彩山风洞游客如云,可是几乎无人注意到就在距凉风习习的风洞北牖洞内,暗淡的光线里镶嵌着一块描绘清代桂林山川形势的《瞻榆池馆图》。这是一幅地道的原始导游地图。 

《清 谢光绮瞻榆池馆图题记并诗》展现了清广西粮道谢光绮在桂林的住所瞻榆池馆的全景图。   图中心的瞻榆池波光潋滟,画舫纤巧;东西水阁相望,南北树、栏斗雅。与东西水阁连片成园的即是瞻榆池馆。从图上看,该馆庭园深深、房舍重重,仅大门就有两道。在第二道门上高悬“榆园”牌额。在第一道门旁开有临街铺店,与池南的条石马路、市井铺面连成繁华的商业街道。   瞻榆池北及池西只见幢幢民房掩隐于绿树丛中,白云缭绕、青山连绵。一眼就可看得出采用写实手法形如其名的老人山及独秀峰。前者慈容侧坐、五官分明;后者山顶灯斗高挑、阁舍可数。仔细辨认,原来前面两山及伏波山、叠彩山。桂山竟都刻有山名以便按图寻路、登临游览。  图里亭台楼榭,柳树碧池,完整地保存了当时的风貌,为研究岭南私家园林的建筑、造园风格等提供了不可多得的资料。

 按图中方位分析,叠彩山前顶有景亭的小峰该为于越山;而桂山绝不是指叠彩山,乃今宝积山也。桂山自古以来享誉“桂岭睛岚”,荣居桂林古八景第一景。今桂林城中无瞻榆池,现代各书无一提及,从它位于老人山之东、叠彩、伏波、独秀三山之间来判断,非宋八桂塘、今八角塘莫属。图上跋语告诉我们,它又叫太和塘。   此画是清光绪年间储改成所作,因叠彩山僧爱之,榆园主人即将图赠送给山中僧人。


桂林的朋友很多晓得在南溪山南麓穿云岩口也刻有一幅导游地图《南溪山刘仙岩形胜全图》。

 

 

叠彩山石刻-3

清代画家张宝登岩览胜,这位游历了大半个中国的旅行画家,为这里的风景所陶醉,高歌美丽的远景,即兴口点绝句一首刻于风洞中,高1.30米,宽0。4米,径 0.08米:

    奇石嵯峨古渡头,訾洲红叶桂林秋。
    洞中穿过高楼望,人在荆关画里游。

                           口占一绝题壁以纪游踪

诗虽写得平朴,但意境深刻,它象一幅笔墨简练的桂林秋景图。画图上有山峰流水,矶石洲屿,秋树红叶,行人小舟……这是多么明媚的秋景啊!每当秋游风洞,都可以看到这样如画的景致。

叠彩山石刻-3

风洞洞壁上篆刻的《风洞题壁》诗,过去因落款为泥浆所填,长期隐没了作者姓名,一直误认为是《再生缘》作者陈端生之妹陈长生所作,,《陈长生是当代才女,她在桂林交游很广,但是并没有石刻留下》。到1981年才发现署名原来是清人张宝。该诗有情有景,活泼自然,向为人们所传颂。

叠彩山石刻-3

 

刻于北牖洞的“风来”,是清广西按察使刘心原的作品,他是位古文学研究家,字篆体横排,字径23cm,犹如迎风飘拂之势,构思独特。其书法既有小篆的秀美,亦有大篆的雄健,是件不可多得的艺术品。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青狮潭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