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小哈
小哈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18,044
  • 关注人气:437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不走寻常路 晃悠樟木林围屋1

(2008-12-19 11:33:34)
标签:

樟木林

围屋

纪实

旅行/见闻

美图

民俗

人文

摄影

随笔/感悟

杂谈

旅游

分类: 游记

转了1个小弯,说到了,就这个.

在就是那个鲜为人知的客家大围屋?

 

远处有洞的山,晓得是樟木林之名胜地读书岩没。

不走寻常路 <wbr>晃悠樟木林围屋1

石城围屋座落于樟木林田垌中央,座东向西,背靠海拔800米以上的连绵群山。顾名思义,石城围屋的左右及后墙都是用半米见方的大石块砌成的,成为一个人工的石城,故而得名。围屋的前墙则是高达2.6米的人工夯土墙。客家围屋长90多米,宽60多米, 整个面积达5500多平方米。围屋四周以房屋代墙,中间有泥砖木质结构房子9大间,架构呈当地所把玩娱乐的一种六子棋棋盘形状。这座坚固安全的围屋建成至今已达180多年,仍基本完好,整座屋子造型具有广东客家围屋的特点。

不走寻常路 <wbr>晃悠樟木林围屋1

石城围屋里住的全是叶姓人家,最多时住有50多户400多人。围屋始建者为叶纪华、叶纪珍。清嘉庆乙丑年(公元1805年),叶纪华、叶纪珍兄弟自广东揭西西迁樟木林。积蓄了一笔财富后,时至道光年间,即以广东先祖居宅的构造,用附近石山的青石块为主要建筑材料,雇用上百名湖南民工建起了石城围屋。

不走寻常路 <wbr>晃悠樟木林围屋1

石城围屋结合了地方特点,一是三面墙用大青石块浆砌成两米多高的石墙并建成厢房。二是在围墙内建造两排距离相等、横竖一致的瓦房,每间瓦房均为上五下五结构。整座围屋现有15个天井,20个厅,200多个房间。三是在围屋在中轴线中心正面墙体建一座大门,正面两边离侧墙7.35米处各有一个中门,这样将石墙四面连结成封闭式围屋。整座围屋外墙(除炮楼上)四周没有一扇窗户(现前墙窗户是近年安装的),只有四十多个防御枪眼。

 

不走寻常路 <wbr>晃悠樟木林围屋1

石城围屋最让人叹为观止的就是三面墙的巨大石块,大的近一米见方,重达上千斤。围屋地处田垌中间,离最近的石山也有一里之远,在没有任何机械起重的情况下,近两百年前的当时是如何搬运到来的呢?据当地的老人说,石头是从屋后一里多的石山上打凿下来的。在秋收之后,田垌中间已无农作物,就在石头经过的地方铺上一层厚厚的黄泥夯实,然后洒上水,黄泥湿润后就形成了十分平滑的路面,把石头撬到路面上,用绳子轻轻一拉,不用费太大的劲,就能把上万块斗大的石块搬运到工地上。这不能不说是当时的一项了不起的工程

不走寻常路 <wbr>晃悠樟木林围屋1

石城围屋的特点还有,一是规模大,可聚族而居。围屋建成后划分明确,以围屋的中轴线为界,左边划分给兄长叶纪华及其族系;右边划分给弟弟叶纪珍及其族系。二是里面棋盘形的布局,劫匪进入时有利于袭击和防御。三是整座围屋前后左右倚围墙建成厢房,厢房主要是用作杂物房,匪乱时可以将围屋外族人集中住进围屋厢房里。四是围屋后墙原有两座高大的青砖炮楼,两座炮楼当时起到哨望和防御功能,两座炮楼均被毁。

不走寻常路 <wbr>晃悠樟木林围屋1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