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风月无尽藏--象山石刻---1

(2008-12-01 09:27:04)
标签:

感悟随笔

纪实

旅游

美图

民俗

人文

摄影

生活纪录

象山石刻

文化

杂谈

分类: 桂林石刻

象鼻山,长鼻饮水,构成一圆形拱洞,誉称“象山水月”。

 

宋代诗人范成大的《桂海虞衡志》写道:“水月洞在宜山之麓,其半枕江,天然刓刻作大洞门,透彻山背。顶高数十丈,其形正圆,望之端整如大月轮。漓江别派,流贯洞中,踞石弄水,如坐卷篷大桥下。”《桂胜》中也写道:“夏秋之交,移舟入中,游鱼千百,瀺灂几席间。洞朗潭澈,光相映烛,滨水诸岩洞不能及也。”每当月明之夜,看水月洞倒影,堪称奇绝。

 

明代大旅行家徐霞客在游水月洞后,也曾作过这样的描写:
  飞崖自山顶飞跨,北插中流,东西俱高剜成门,阳江从城南来,流贯而合于漓。上既空明如月,下复内外潆波,“水月”之称以此。而插江之涯,下跨于水,上属于山,中垂外掀,有卷鼻之势,“象鼻”之称又以此。(《徐霞客游记·粤西游日记一》)

 

风月无尽藏--象山石刻---1

宋人蓟北处士有绝句云:
  水底有明月,水上明月浮,
  水流月不去,月去水还流。

短短二十字诗句,用了八个“水”与“月”,有动有静,动静相生,构成一幅月夜的秀丽景色。非常生动地写出了月夜里象山水月洞的奇幻景象,仿佛深藏禅机的佛家偈语。

风月无尽藏--象山石刻---1

 

充满爱国主义之情的宋.张孝祥《朝阳亭》

 
  饥肠得酒作雷鸣,痛饮狂歌不自程。
  坐上波澜生健笔,归来钟鼓动严城。
  不应此地淹鸿业,盍与吾君致太平。
  伏枥壮心犹未已,须君为我请长缨。

当时,张孝祥虽然还只有三十四岁,却产生了老骥伏枥之感。这首诗是张孝祥将要离桂,提点刑狱公事张维在水月洞的朝阳亭为他送行而作的。诗中,他用激愤的心情表现出他不愿淹留在远离沦陷区的桂林,他要奔赴前线,杀敌报国,所以他要张维为他请长缨。爱国之情充满字里行间。

风月无尽藏--象山石刻---1

宋.张孝祥《朝阳亭记》

风月无尽藏--象山石刻---1

 

范成大《复水月洞洞铭并序》

风月无尽藏--象山石刻---1

 

 

1106年,宋崇宁二年张孝祥来桂任广南西路经略安抚史,在水月洞旁建朝阳亭,洞名改称朝阳洞。六十年后,范成大来桂任太守,又恢复了水月洞名。 张孝祥(1132~1169),字安国,号于湖,今安徽和县人,他是一位才思横溢、文章出众、精于诗词书法的诗人。宋乾道元年(1165),孝祥任广西经略安抚使,在桂两年,遍游名山洞府,多有题刻。乾道二年,在他罢职归乡的前夕,接任者张维邀孝祥等同宴于水月洞,以为饯别。酒席中,孝祥应主人之请,即席作了《朝阳亭记》,描写了当时“水潦方涨,朝日在牖,下凌倒影,凉风四集”的江洞景致,并叙述了朝阳亭的兴建,以及亭洞名为“朝阳”的缘由。更值得赞许的是,他在文旁还镌刻一首诗作,诗中说:“不应此地淹鸿业,盖与吾君致太平。伏枥壮心犹未已,须君为我请长缨。”充分表达了诗人请缨出征、抗击金人、收复失地的爱国心情。
  张孝祥离桂后的第六年,南宋杰出诗人、学者范成大任静江知府兼广西经略安抚使。他在桂四年,疏浚兴安灵渠和桂林朝宗渠,发展农业,修建风景名胜,提倡文化教育,对广西建设多有贡献。所写的《复水月洞铭》,既描叙了水月洞的景致,又提出了恢复水月洞旧名的理由。他说:
  水月洞剜漓山之麓,梁空踞江,春水时至,湍流贯之,石门正圆,如满月涌,光景穿暎,望之皎然,名宾其实旧矣。近岁或以一时燕私,更其号“朝阳”,邦人弗从,且隐山东洞既曰“朝阳”矣,不应相重。
  显然,这是针对张孝祥的《朝阳亭记》而发的议论。两位赫赫有名的学者,为着一个山洞的名称,进行了一场没有答辩的“笔战”。这虽是一件小事,但它却反映了两者不同的思想作风。看来,范成大比张孝祥似乎更重民意,讲究务实。

 

 

风月无尽藏--象山石刻---1

曾宏正 <水调歌头.水月洞>

 

宋淳祐癸卯(1243年)九月上旬,曾宏正填九十五宇“水调歌头”词于水月洞的崖壁上。磨高1.7米,宽1.06米,草书写就.词曰:“风月无尽藏,泉石有膏盲,古今桂岭奇胜,骚客费平章,不假鬼谋神运,自是地藏天作,园魄镇相望,举首吸空翠,赤脚踏沧浪。 惊龙卧,攀栖鹘,翳鸾凰,秋爽一天凉露,桂子更飘香,坐我水精宫阙,呼彼神仙伴侣,大杓挹琼浆,主醉客起午,今夕是何乡。” 诗描绘了曾宏正在桂花飘香的秋日与友同游象山的欢愉心情.那种身在异乡,思念故乡的愁绪一扫而光.碑文的后半部分是曾宏正的曾孙曾天骥补刻的.当时他携眷属拜游曾祖父的题字时,惜"刻石笔法间失其旧"捐钱重刻并题跋.使这块石刻成为名副其实的异代人合写的特殊石碑.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