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纪实旅游摄影生活纪录同安华山图片和视觉杂谈我的生活梦想 |
分类: 平乐旅游 |
邻近县乡的乡民也纷纷赶来,也有友邻乡镇的狮子队、舞龙队前来助兴,村中的鼓乐队敲响了锣鼓,村中童男童女扮上了戏装,“虾兵蟹将”也排成仪仗.
轿子中抬着一个约10岁的红衣玉女,玉女始终端坐轿中,不言不语,不笑不怒。据介绍,这是平乐的一种民俗,老百姓称之为“故事台”,凡是隆重的仪式,抬出这般金童玉女,更增添仪式之庄重。
这长长的前行队伍准备停当之后,在浩浩荡荡的前导队伍开道之后,在粤东会馆中供奉的妈祖,才入轿出游。
此时,瑞狮起舞,祥龙腾空,爆竹声不绝于耳,整个华山古圩人声鼎沸,妈祖就在人流的簇拥下,出巡全村和邻村,接受乡民最虔诚的祭拜。

太婆游兴尽后,各家各户就开始忙碌着准备当天待客的菜肴,每家都要准备三四十桌菜,但这天女人都不用下厨,厨房里只有男人们忙碌的身影,如果家中男人忙不过来,来走亲戚的男人就得要有力出力,女人和女客只管会客和享用各种美食,每逢这天,女人们更感受到了妈祖对女人庇护有加。虽然华山的村民主要是广东鹤山县迁居来的,但这里人的生活习惯,基本上与平乐本地人没有了差别,从各家准备的菜肴、小吃来看,无论是粉蒸肉还是待客的油茶、油炸粑粑等基本上都是地道的桂林传统食品,这说明华山的广东人已融入了平乐乡土之中。
走在华山古圩,可以感受到这里民风的古朴,人们的热情。不管你是否与村民相识,无论走进谁家,女主人都会热情地招呼,请你品尝他们精心制作的美食,分享他们的快乐。
最初迁居华山的是明末年间从广东来的李、易、胡、梁、谭五姓人家,这五姓祖先看到这里山灵水秀,交通便利,确认是一个安家经商的好地方,便定居了下来,并形成了圩镇,至今,这个圩镇已历经500年风雨。这里的人历史上是从事杂货、布行和打铁、竹制品加工等营生,因此,在这个古圩上,80间民居门边都有一块青石板的台子,这就是当时这里人家摆售商品的“柜台”,但世事变迁,圩镇已成为年代久远的记忆,如今华山人又以香甜宜人的柿饼,创出了自己的品牌。但在华山,无论村民生活如何变化,但从一代代传下来的妈祖庙会上,就能感受到,文化的根永远都扎在传统的土壤之中。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