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纪实旅游摄影生活纪录图片和视觉同安华山我的生活梦想 |
分类: 平乐旅游 |
听说4月27日华山古圩有妈祖出巡,更主要想见见热线从未谋面的大虾.
一大早,把朋友们从美梦中喊起来,蒙蒙细雨里,赶到了华山.
在桂林平乐县的同安、张家两镇交界处的323国道旁,有700多年历史的古圩华山街就坐落于此。因华山街以柿饼加工而兴旺,自古也就有“月柿古圩”的美誉。走进古圩,长约600多米,宽约12米的街道以青青板铺就。两旁民居青砖瓦房,间间相连。古圩里最引人注目的是位于古街中心的粤东会馆,馆内的妈祖庙供奉有妈祖像。粤东会馆建于乾隆42年,是广东来此做生意的六姓人家所建,用于祭祀、聚会的场所。占地面积1200多平方米的妈祖庙气势雄伟,飞檐画栋,内设戏台、雨亭、画廊、天井和正殿等,是平乐县境内三个妈祖庙中规模最大的一个。据介绍,每年农历3月22日是华山人祭祀妈祖的传统会期。这天,华山人将妈祖神像从庙中抬出街上游行,称之为“太婆出游”。是日,华山人杀鸡宰鸭宴请四方好友,圩上舞龙、舞狮、唱戏、杂耍,好不热闹。
柿饼是华山人经济来源之一,如今华山人将一年一次的华山妈祖祭祀会期演变成柿饼销售的“文化节”。通过“文化搭台,经济唱戏”吸引外地商客。
华山,一个永不寂寞的老镇,一条总充满生机的古圩。
雨,越下越大.
传来鞭炮声.9点.活动开始了.
我躲雨进了小学,走进了化妆间,戏台上大家已经在准备了.
来,8仙亮个相.
鞭炮声响起,我赶忙朝粤东会馆跑去.
朋友被晾在一边,等我看完闹热才想起去找,真是不好意思了.
众所周知,妈祖本是深受福建、广东沿海居民尊崇神灵,但在平乐,我们看到了妈祖依然广有善缘,只是妈祖来到平乐之后,却入乡随俗改了称呼———太婆。妈祖于宋建隆元年(公元960年)农历三月廿三出生于湄州,妈祖生下弥月不啼不哭,故取名“林默”。宋雍熙四年(公元987年)农历九月初九羽化升天。大约距今一千年以前,地处台湾海峡西岸中部的福建莆田湄州屿,有一位姓林的青年女子,平素急公好义,尤其热心扶危济困,救助海难,受到人们的敬重。当她为救海而捐躯之后,乡亲们便在岛屿上给她修了一座庙宇奉祀。从此以后,出海的人们纷纷传说在狂风恶浪中,常见到有位红衣女子闪现在桅杆上导航,直到化险为夷。于是,人们就称她为“通灵神女”。为了纪念妈祖,经商来到平乐并定居下来的广东商人,同时也把对妈祖的崇拜带到了异乡,在居住地建起了妈祖祠堂。也许是为了使平乐本土人认同妈祖,在平乐,妈祖的称呼就成了本地人更熟悉的称呼———“太婆”。随着从广东到平乐定居人数的增加,明清时期广东人分别在平乐县城、榕津和华山修建了粤东会馆。这些广东人为了扩大影响力,为了让他们的圩镇街市“哄”起来,于是就约定三个会馆轮流操办妈祖庙会,会期定为几天就看各自的能力。这样就年年都有妈祖庙会,而这个庙会还有一个更民俗的说法就是“太婆出游”。
我凑热闹,也交了一份子,写上了名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