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我记录我的生活梦想生活纪录图片和视觉旅行/见闻随笔/感悟旅游 |
分类: 桂林石刻 |
在普陀山北麓的弹子岩内,有一方《论语问政》的石刻。据载,抗金名将张浚之子张栻督师桂林时,曾以孔子《论语问政》中的尊“五美”、摒“四恶”为从政准则,并亲笔将孔子的话写在议事厅墙壁上。其“五美”指“君子惠而不费、劳而不怨、欲而不贪、泰而不骄、威而不猛”;其“四恶”指:“不教而杀谓之虐,不戒视成谓之暴,慢令致期谓之贼,犹之与人也出纳之吝谓之有司”。
张某的继任有感于他廉政有方,于是命人将其刻于弹子岩壁之上。细读来,抚昔思今,就觉得那“五美”、“四恶”的苍劲石刻极有分量,简直就像一面历史的明镜、一声廉政的警钟。
这条路的西端入口,是灵剑溪的一个小小的积水潭。积水潭上方的崖壁上,有许多的历代石刻,有的经千年雨水的剥蚀,让人分辨不清字迹了,有的却依然清晰可读,如宋朝的“静江府大都督”几个大字。
《禹贡》荆州南界。战国时,为楚越之交。秦为桂林郡地。汉属零陵、苍梧二郡。后汉因之。三国吴甘露元年,始置始安郡以零陵南部置。晋因之。宋改为始建国明帝泰始初改。齐复曰始安郡。梁大同初,兼置桂州。陈因之。隋平陈,废郡,而州如故兼置总管府。大业初,府废。大业初,又改州为始安郡。唐武德四年,平萧铣,仍曰桂州亦置总管府。九年,改都督府,自是皆兼督府之名。开耀后,又置桂管经略使,为岭南五管之一。详见州域形势。下仿此。天宝初,亦曰始安郡《唐志》郡有经略军。至德二年,改曰建陵郡。乾元初,复为桂州乾宁四年,改桂管为静江军节度。光化三年,属于湖南。五代周广顺初,属于南汉桂州、静江军皆如故。宋开宝三年,平南汉,仍曰桂州亦曰始安郡,静江军节度、广南西路治此。绍兴三年(1133),升为静江府《宋志》:大观初,升桂州为大都督府,寻又升为帅府,至是以潜邸升为府。元曰静江路。明洪武初,改曰桂林府,领州二、县七。今仍旧。
《禹贡》荆州南界。战国时,为楚越之交。秦为桂林郡地。汉属零陵、苍梧二郡。后汉因之。三国吴甘露元年,始置始安郡以零陵南部置。晋因之。宋改为始建国明帝泰始初改。齐复曰始安郡。梁大同初,兼置桂州。陈因之。隋平陈,废郡,而州如故兼置总管府。大业初,府废。大业初,又改州为始安郡。唐武德四年,平萧铣,仍曰桂州亦置总管府。九年,改都督府,自是皆兼督府之名。开耀后,又置桂管经略使,为岭南五管之一。详见州域形势。下仿此。天宝初,亦曰始安郡《唐志》郡有经略军。至德二年,改曰建陵郡。乾元初,复为桂州乾宁四年,改桂管为静江军节度。光化三年,属于湖南。五代周广顺初,属于南汉桂州、静江军皆如故。宋开宝三年,平南汉,仍曰桂州亦曰始安郡,静江军节度、广南西路治此。绍兴三年(1133),升为静江府《宋志》:大观初,升桂州为大都督府,寻又升为帅府,至是以潜邸升为府。元曰静江路。明洪武初,改曰桂林府,领州二、县七。今仍旧。
弹子岩离地4米高的峭壁上有一个洞口,洞口处有一道砖砌的门,门内住着一户人家,至今已22年。有一个凹进去的地方,红砖砌成的门旁有电线电表等,一看就知道里面住了人,但上面却没看到有人,而且也不知怎么上下。旁人介绍,在旁边20米远有一个大洞口,主人平时从那里进出。
了解了一下,主人老秦今年50岁,临桂县会仙镇人,一家四口,老婆和大女儿外出打工,他和小女儿住在山洞里。老秦解释说,住在这里跟住房子没什么两样,只是山洞里有着不一样的温度而已。“穴居”并非住房紧迫所逼,实在是因为洞里凉爽宜人。
横着一架梯子,这就是进出“正门”的必备家什了。
稍东行几步,一棵大树下,便是张曙墓,由郭沫若题词。张曙应该算得上抗日战争期间的一个音乐才子,最负盛名的救亡歌曲作曲家之一.与郭沫若友情极深,创作的速度很快,写了不少鼓舞抗战的群众歌曲。作品有《一条心》《壮丁上前线》《丈夫去当兵》《洪波曲》《日落西山》等,可惜到桂林一个星期,就与三岁的女儿一起被敌机炸死了.原葬桂林东郊将军桥凉水井山麓,凉水井地区后为内迁工厂所占用,张曙墓移白面山下。蔓草荒烟,人迹罕至,墓茔竟失所在。解放后张曙夫人、广西文联、广西大学派人寻觅多年,均无结果,直到1956年田汉亲往踏勘,始在白面山下发现刻有“音乐”二字的残碣一小块,认定为当年郭沫若题“音乐家张曙父女之墓”的墓碑残余。修复后张墓再迁至风景区,乃成桂林一景。
从张曙墓再往东走,就是许许多多的小摊贩。当然,因为偏僻,管理也是个死角,生意可以做得安逸些。总之,这里卖吃的、卖粘胶的、卖老鼠药的,扯个棚摆桌球台的,打字牌的几乎应有尽有,人们很悠闲的,仿佛一墙之隔的外面,就是外面的世界了.其实只有引车卖浆之流,贩夫走卒之类,大妈大爷自族都闲,才是骨子里的"闲".这样的一种闲,只有自然环境的功力才能制造出来.
于是,我一头钻进了地上的旧书摊,好多的书啊....
前一篇:学会感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