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被人遗忘的朗梓村

(2008-02-07 17:14:53)
标签:

旅行/见闻

视觉/图片

摄影

朗梓村

旅游

分类: 各县风光
路线:阳朔14公里到高田镇,一大路口右转,路况不太好,再见一路口右转过一桥,行约4公里到达朗梓村。
 
被人遗忘的朗梓村
 
 
 

朗梓距高田约8公里,古时因村前有三株一丈多围的橄榄树且连年结子甚丰而得其名--朗梓。该村有60多间一大型古民居群,目前保存尚完好,村后传说为覃将军丢盔弃甲后的藏宝处,宝藏丰富,至今难觅,更为朗梓村蒙上了一层扑朔迷离的色彩。

 

被人遗忘的朗梓村

 古屋的右脚下,有一道长150米,高7米的护城石墙,墙上古藤杂攀,人们喻之为“藤墙”。每到春暖时节,藤上花开朵朵,红白相间,此时人们又喻之为“花墙”。一条小溪顺流而下,水深约1米,清澈见底,水面老鸭嬉戏,河底小鱼觅食,与整座古屋构成一幅绝伦绝妙的图画。

 

整个建筑群结构严密、布局精巧,处处雕梁画栋,十分精美,各厅堂连柱石均为不同造型,内有一碉楼,登上可俯瞰全村,为县里仅存的古代军事建筑,该建筑群前后该建筑群前后花十年时间始建成。

 

被人遗忘的朗梓村

 

被人遗忘的朗梓村

 

 


这里是位于阳朔高田镇朗梓村的古建筑群。楼前有护卫沟渠;右上角高耸的是阳朔唯一保存完好的碉楼。这里因地处偏僻的山区,楼群的设计具有很强的防御自卫功能。据说此地的原主人是清末民初的将军,解放后全家迁居海外。

 

 

 

被人遗忘的朗梓村

 

被人遗忘的朗梓村

 

 

 
  该村覃梦榕为光绪三年进士,在外为官多年,清正廉明,治理有方,博学多才,著述颇多,回故乡后曾任阳朔寿阳书院长,后往京师任职,逝世于北京,现村中尚存进士牌匾。

 

被人遗忘的朗梓村

 

被人遗忘的朗梓村

 

 

据记载,朗梓村始建于顺治时期,至今已有三百五十多年历史。其始祖覃正尧,系广西宜山庆远人,原为明末农民起义军领袖李自成部下一名战将,驻守北平。因在一次清兵入关大败北平的战役中落荒而逃,路经朗梓,见土地肥沃,水秀山清,于是便择地久居下来。而后,育有一子两孙,由于祖祖孙孙居家俭朴,勤奋劳作,至咸丰年间,覃龙生辈已人丁兴旺,家财富有。于是,请匠购料,扩建居所。

 

被人遗忘的朗梓村

 

被人遗忘的朗梓村

 

 

 

被人遗忘的朗梓村

 

被人遗忘的朗梓村

 

 

 

 

 

 

 

古屋中最为雄伟壮观的当数覃氏世三公祠堂——瑞枝公祠。

 

被人遗忘的朗梓村

 

 

 


    瑞枝公祠建于同治年间,占地约2000平方米,由天池、厢房、正堂组成。“瑞林祠堂”四字用花岗石凿成并镶嵌于大门正方,字体飘逸,笔锋苍劲洒脱。大门门方皆由青色具有不同规格的纹理花岗石组成。台湾留美博士覃崇跃1995年第二次考察朗梓古屋时,曾对其赞不绝口,称赞那纵横错落得当的纹理,细看起来全然是一幅天然组合的精美文字图案,具有较高的欣赏价值和文字考古价值。大门的屋檐下墙壁上,整齐有序地排列着7幅长宽不等的水彩壁画,画中乌鸦戏水、春燕衔泥、渔翁钓鲤等,它们的画面形象逼真,栩栩如生,堪称古屋一绝。

 

 

被人遗忘的朗梓村

 

 

被人遗忘的朗梓村

 

 

 

进入大门,位于正堂两侧的两根一抱多围的圆木柱子,犹如两位各尽天职的卫士,静静地看护着院内的每一株花草树木。

 

村里有1老人拿着瑞枝公祠和炮楼的钥匙,要看的话1人5块。另外在村里有人走过说要收参观费,没给他,他也就走过去了。给人的感觉好像是路过的都可以伸手要钱,看来,这里也离收门票的日子不远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