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兴坪古镇游记旅行/见闻视觉/图片摄影旅游 |
分类: 各县风光 |
兴坪集镇是漓江上一颗璀灿的明珠,位于阳朔县东北部,距县城25公里。兴坪集镇早在三国吴甘露元年(公元265年),即已为熙平县治,管辖阳朔一带,隋代开皇十年(公元590年)废熙平县改置阳朔县,兴坪遂为阳朔县所辖。
兴坪古街边的关旁庙,始建于清乾隆四年(公元1739年),距今也有260年的历史了,现存偏殿及戏台。庙内的“万年戏台”,为桂北地区较为古老又保存完好的清代戏台。
兴坪古镇现在尚有众多的文物古迹,主要集中在圩上的兴坪古街,走在街上,仍可领略“老街长长,古巷深深”的意趣。
后面那山名老寨山,海拔300余米,有盘山石径通山顶。1996年夏,日本国长野县诹访市林克之先生在登临老寨山后,为自然秀丽的山水风光、相得益彰的人工建筑所感悟,遂奔波日本各地筹措10余万元人民币,不畏天命之年,历时两年,于1999年秋将登山道修好,并建成两座观景亭,建于山“友好亭”。在老寨山顶纵目远跳,山环水绕,人家参差,“兴坪佳境”尽收眼底。这便是著名画家徐悲鸿倍加称赞的“兴坪夕照”。
兴坪古街是一条长1公里多的石板街。从兴坪古镇东南至漓江榕树潭、古渡码头,便于居民、客商来往,各省的会馆建筑于古街的两旁,现各类砖瓦结构的古建筑大部分保存完好。古街的东南侧狮子旦为熙平县城遗址。现城墙轮廓尚清,随处可见古砖瓦陶瓷残片,只是原来“车马来往人看人”的繁华县城,现呈现出一派青山幽幽、村舍几座的肃静氛围。镇上粉墙乌瓦石板小巷,是漓江沿岸最美丽的古镇。
看完老街,从这里,可以走向江边。兴坪依山傍水,风景荟萃,漓江的景点精华大部分在兴坪境内。漓江在此绕了一个大弯。境内不仅有九马画山、螺蛳山、莲花岩、天水寨、灵宝阁等八大景区、24个风景点让人叹为观止。
朝板山兴坪两岸的青峰,顺着“镰刀湾”的自然弯势,排成一圈。其中著名的朝板山,在漓江东岸兴坪镇西北,距桂林约62公里。海拔199.7米,相对高度79.7
米,长100米,宽70米,山体面积0.75公顷,称朝笋山,俗名朝板山。山形如朝笏,西侧悬于漓东水面,船过山下,顿觉有倾倒压顶之险,但远看却象村姑,亭亭屹立于江岸。
我请了个渔夫穿着蓑衣,在此地晃来晃去,果然有些效果,但是漓江的水真的太少了。
从画山顺流而下半里许就是黄布滩。因黄色的石壁倒影江中,如黄布铺江而得名。这里江面宽阔,水平如镜,翠竹护堤,奇峰绵延,群峰倒影江中,摄入镜头,分辨不出哪是山哪是影,清代诗人袁枚对此作了形象的描绘:“分明看见青山顶,船在青山顶上行。”“黄布倒影”遂成漓江著名胜景。黄布滩下行数里,就到了朱壁滩,右岸是亭亭玉立的七座山峰,称“七女下凡”(也叫七女巡江)。传说是天上七仙女下凡人间,发现阳朔比那天宫还美,舍不得离开阳朔秀丽的景色,便化作七座石山,永远地留在了阳朔,真是“愿做桂林人,不愿做神仙。”
螺蛳山距兴坪镇约1公里。山高100余米,有层次的山石,从山脚底螺旋而上,直到山顶。无论从什么地方看,都像一只正在觅食的大海螺。山上细竹灌木丛生,如寄生在江底的螺蛳身上的青苔。每当朝阳铺洒在山头时,它又像是一个刚从深潭底爬到岸边晒太阳的青螺,霞光闪闪,仿佛身上不断往下滴水。
这是哈巴狗骑在鲤鱼的背上,从小老爸就这样告诉我。鲤鱼的鱼身线条明显,哈巴狗的头和鱼头反向的。
水太少,怕船搁浅,游船到此为止,虽然小小的一段,虽然走过无数次,今天才得以认真看看这里。
果然,佳境在兴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