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好友 发纸条
写留言 加关注
北京的胡同,不仅仅是城市的脉络,交通的衢道,它更是北京普通老百姓生活的场所,京城历史文化发展演化的重要舞台。乍一看,北京的胡同都是灰墙灰瓦,一个模样。其实不然,只要你肯下点功夫,串上几条胡同,仔细观察,就会发现,每条胡同都有自己的风格,都有自己的故事。它体现着时代的风貌,并蕴含着浓郁的文化气息,烙下了各种社会生活的印记。
胡同原为蒙古语,即小街巷。由于北京古时城建就有严格规划,所以胡同都比较直,星罗棋布。在北京,胡同浩繁有几千条,他们围绕在紫禁城周围,大部分形成于中国历史上的元、明、清三个朝代。胡同一般都距离闹市很近,打个酱油买斤鸡蛋什么的很方便。胡同里没有车水马龙的喧闹,有的是亲切融洽的邻里关系。
而胡同里的门,更是形形色色,已成为胡同文化的载体。老北京的生活气息就在这胡同的各种形制的门里,在这四合院的一砖一瓦里,在居民之间的邻里之情里。身处其中,才有最深体会。四合院一般是坐北朝南,南北长、东西短的矩形院落,大门常常开在宅院的东南角,这些就是八卦方位中常说的“坎宅巽门”。“坎”是正北方向,占水位,在此方位上建宅可避免火灾。“巽”是东南方向,占风位,于此处开门是为了出入顺利平安。
喜欢
0
赠金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