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02.
在束河,我常常被纳西人老老少少的目光击中,被和善与亲切的笑容击中。在束河,我常常被牛叫、鸡鸣、狗吠包围着,被乡间的常见的摘菜、洗衣等生活场景包围着。这些面孔和声音,让我感受到古镇的幸福和温暖。
在束河,我常常痴迷泥土路上的牛蹄印,它们是这个古镇最美的一种花朵。有时,一两堆新鲜的牛粪,也会锁住我的眼睛。因为那牛吃的都是没有污染的绿色食品,所以牛粪的味道带着草的清香。
在束河,我常常在那些扭曲的木栅栏、土坯砌的矮墙前徘徊,常常在蜿蜒错落的石板路上沉吟,甚至在那些凌乱的、散发着古旧气息的四合院里发呆。这一切让我感到踏实,让我心平气和。那杂乱的背景里有生活的常态,那散淡的节奏中有生命的本真。
其实,束河还真就没有什么著名的景致,没有什么名闻遐迩的胜迹。这里就是一个普普通通的纳西小镇,一切的构成要素都是最简单的生活必需。但是,束河作为一座古镇,它有着保存比较完整的城镇记忆。从文物古迹到特色民居,从民间传统到社会习俗,都有比较好的文化生态。在镇子边上遇见了几位画写生的、来自北方的画家,他们每年都到这里住上几个月。他们说,喜欢这里的宁静与民风,这里是怡情养性和慢慢画画的好地方。
说来有趣。丽江,它的真名实际上是大研镇,因为它的名声实在太大,倒把附近的束河古镇埋没了。其实,纳西族的先祖们从遥远的北方迁徙到达丽江,最先落脚处就在束河。如果说大研古镇是美名传扬天下,那么,束河古镇则是藏在深闺人未识。正因为甘于寂寞,它倒没有大研镇那样多的商业气氛,依旧保持着边远村镇的古朴风貌。
古镇依山傍水,民居房舍错落有致,面临田园阡陌。北有玉龙雪山,东南有象山、文笔山。村头两处泉源,其中一潭水,称为“九鼎龙潭”。潭周绿柳垂地,翠柏指天,泉水清澈,游鱼可数。从潭中溢出的流水蜿蜒于村中道旁,远近汩汩有声,滋润街头巷尾,清洌甘爽,涌流不绝,使百姓受惠无穷。
束河古镇和大研镇有相似的地方,也是开通于唐代的茶马古道上的重要站点,也有清流穿街而过,也有雕梁画栋的古民居,但这里见不到大研镇比肩接踵的人流。在小镇上漫步,仿佛能听到古镇的低声絮语,听到它讲述那往昔的故事。附近的玉龙雪山上的积雪闪闪烁烁,空气中飘散着泉水甘甜的味道。因为小镇只有几里见方,所以在镇子中就可以看到路边上的农田,菜地里被阳光照得绿油油的。不论是镇上的居民还是附近的农户,一边闲谈一边劳作,能让你深深感受到他们那种散淡闲适的意味。
因为纳西人的东巴教崇尚自然神,认为万物皆有神灵,这让他们对大自然有敬畏之心。在生活中,也表现了他们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人生智慧。镇里有著名的“三眼井”,即相互并列井口连通的三眼水井,第一口井饮用,流到第二口井的水洗菜,流到第三口井的水洗衣。一水三用,不争不抢。体现了纳西族敬畏自然,珍惜水源,爱护环境的优良传统。千百年来,沿袭至今。
大道至简。凡是真理都最朴素。
纳西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所以薪火相传,所以生生不息。几次到束河,并没发现太大的变化。青山绿水环绕左右,凹凸不平的石板路和青石桥上,走着纳西族的老爷爷老奶奶,他们步调悠闲,穿过明媚的阳光,穿过古老的街巷,穿过新建的有些花哨的酒吧和商铺,走到小四方街的大树下闲坐,永远一副与世无争的安详神态。不经意间,看见街角里,有一个摘菜的老奶奶在椅子上沉沉欲睡……这里,也有背着大包小裹的旅行者,但是无论人和事,总是在一种安静的缓慢的节奏中运行着。
慢下来,细心体会,居然发现了许多风景!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