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夜阑私语》

《西街不寐》
从北方的冰天雪地,一下子掉进南方的绿水青山中,开始有点儿不适应,如同经历了“穿越”。几个小时的飞行,就彻底改变了身处的环境,对视觉和心理都是一次刷新。
山作碧玉簪,江为青罗带。尽管是初冬时节,十一月的桂林还是让人眼睛舒服,心理温暖。游漓江,看溶洞,观民俗,一天下来,美不胜收。广西的朋友见我们兴致高,就说,你们只看了桂林的一半。我们不解:那另一半在哪里?他笑而不答,只是招呼我们抓紧时间吃晚饭。

《夜航漓江》

《宋城在望》
夜幕将临,我们登上了夜游两江四湖的游船。从漓江入桃花江,游船徐徐驶过木龙湖、桂湖、榕湖、杉湖串连的风景带,一路上五彩缤纷,晶莹剔透,与白天截然不同。夜航船剪开夜色,展开了一幅如诗如画的长卷,也把我们的话题和思绪载入历史的深处。

《晶莹杉湖》
依借山势地形而建的仿古宋城建筑群,飞檐勾连,古塔辉映,可谓活色生香。那水榭亭台上歌舞正酣的《漓
江花月夜》,也让人眼花缭乱。我们慨叹,古代天人合一的自然观、哲学观在这条古老的河道上生动演绎,山水自然景观与城市人文景观有机地融为一体。“千峰环野立,一水抱城流”的古意赫然在目,悠悠江湖讲述着千年水道的前世今生。
真是心与水近,尘随风远啊……

《江上歌舞》

《千年菩提塔》
夜色阑珊,我们坐在漓江与田家河交汇处的“山水剧场”。这大概是世界上最大的天然剧场——以十二座山峰、广阔的天穹作背景,方圆两公里的水域和堤岸为舞台。灯光渐暗,迷蒙的山水间飘来一阵悠扬的歌声,那个身影如莲的刘三姐驾一叶扁舟凌波而来。《三姐对歌》、《山中只见藤缠树》、《只有山歌敬亲人》,一首首熟悉的情歌,一浪高过一浪,伴着漓江的水、漓江的风吹进我们的心中。

《三姐对歌》

《火把长阵》

《侗族阿妹》
高潮迭起的《印象刘三姐》实景演出,把阳朔的夜空变得更加璀璨,让我们在这样的夜空中时常恍惚。艺术灯光、烟雾效果、数百名群众演员与若隐若现的山峰、绚丽的水中倒影,创造出如梦如幻的现场效果。那炫目的红色拦网,那曼妙的白色轻纱,那星星般闪烁的渔火,那此起彼伏的渔歌……这绝对是一场跨越时空的视听飨宴!我一边频频按动相机快门,一边在想这是不是一个不真实的梦?

《漓江渔歌》

《月亮女神》

《民风再现》

《灵魂之舞》
夜深人静,我们入住了广西朋友安排的酒店。“累不累?出去转转?”他又笑着问。被刘三姐的歌声振奋得正精神着呢,哪里还有什么累的感觉!大家鱼贯而出,又闪入夜色中。原来,我们就住在阳朔老街的旁边。转个弯儿,就到了西街口。哇,好不热闹的西街!霓虹灯,连绵起伏;人流,熙熙攘攘。

《熙熙攘攘》

《夜市火爆》

《生意兴隆》
朋友介绍说,西街有一千多年的历史了,我们却认为这是一个很年轻很时尚的老街。半夜三更的,还有那么多老的少的,在屋内屋外的酒吧餐吧喝啤酒、品咖啡,还有那么多的男男女女,在各种小店里购物、闲逛,不仅有我们同胞的黄皮肤,也有多种肤色、不同语言的外国人。

《西街第一家》

《小吃热卖》

《美食步行街》

《原始人酒吧》
西街、西街,浓浓的南方乡村氛围里洋溢着都市白领的小资情调,朴素的民情民俗中包含着令人惊讶的美雨欧风。说混搭,也许最恰当——当地人最爱吃的啤酒鱼、柚皮酿、糍粑和米粉,外来的正宗意大利披萨、美国土豆派、法式火腿芝士和日本寿司,居然那么和谐地混搭在这条街的餐桌上。
怪了,来这里的人们仿佛都被注入了快乐的基因,南腔北调的、乐而忘返的在一个又一个琳琅满目的店铺中流连。后来,我们在西街拐角的咖啡店二楼露台上,讨论热映的电影大片,回忆过去的往事,聊着聊着就到了凌晨三点,却意犹未尽。

《红红火火》

《鳞次栉比》

《梦想咖啡吧》
好喜欢桂林的夜色之美。这美丽的夜色是由山水、光影、声音和气味组成的,这是与白天感觉不一样的世界。在夜色中感悟,在光影中探寻,历史与现实、自然与文明、艺术与生活的交融,似乎有了更多的维度。假如没有体验过这样的夜色,那桂林可能就算白来了。桂林的夜色,让人在放慢的节奏中感受一种舒缓、一种释然、一种陶醉。善待生命,不妨从这样的夜色中开始。

《梦想会成金》

《细雨润西街》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