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水谣古镇,演绎旷世爱情的场景(原创影像)

标签:
《云水谣》湾头村夫旅游原创影像 |
一、《云水谣》故事概要(转自网络):
http://s8/middle/4b63b1edgbb7d9daea877&690
云与水的相遇,是一段缠绵。
四十年代的台湾,社会正在一点一滴的发生着改变。穿过了喧闹的街道,陈秋水第一次来到了王家的小楼,作为家庭教师的他在这里遇到了王家的女儿王碧云。水的浪漫与云的纯洁在这一刻停住了,爱情的传说就此开始。相恋的时光美好也充满曲折,随着台湾岛的日升日落,伴着大水车与布袋戏的欢乐时光,云与水在一起的日子是这样的从容而恬静。
http://s2/middle/4b63b1edgbb7d9bfd6b41&690
http://s13/middle/4b63b1edgbb7d9cdc9a1c&690
风暴骤起,陈秋水为了躲避迫害,只得选择告别故乡与恋人。在一个风雨之夜,云和水在中的告别,注定了一段绵延半个世纪无法终止的思念。
陈秋水在大陆成为一名军医,投身火热的朝鲜战场。纷飞的战火与艰苦的条件无法终止徐秋云对于故乡和恋人的思念,但是残酷的现实却让他们只能思念。在朝鲜,陈秋水遇到了王金娣,一个天真直率,敢爱敢恨的女孩子。金娣就这么直接而坦率的表达了自己对秋云的喜爱,而心念碧云的秋云已经无法容下另一个女子。
爱的方式有很多种,如碧云一般受着思念留在家乡为秋水照顾母亲是爱,如金娣一样带着执着追随秋水远付高原也是爱。
在西藏,金娣把自己的名字改成了王碧云,她告诉秋水,“如果你真的爱王碧云,那你就爱我吧!”
几十年后,一生未嫁的王碧云在加拿大通过视频看到了一张和秋水年轻时一样的面孔,这个青年人告诉她,“我是陈秋水和王碧云的儿子……”
二、幕后故事:
这部两岸三地合作拍摄,横跨西藏、福建、辽宁、加拿大、上海等5地的巨制,讲述了一段跨越海峡、历经60年大时代动荡背景下,至死不渝的坚贞爱情。归亚蕾、秦汉等三地影帝影后护阵,三地青春明星徐若瑄、陈坤、李冰冰、梁洛施主演。
http://s8/middle/4b63b1edgbb7da5ed0947&690
以战争爱情为主题的《云水谣》,总投资过3千万,算得上是近年制作力量最大的一部爱情题材的影片。之所以取名《云水谣》,是为了记录王碧云和陈秋水———碧云秋水的爱情见证。陈坤饰演的男主角陈秋水从台湾一名家庭教师成长为朝鲜战场上的军医,然后援藏工作;徐若宣饰演的王碧云坚贞不渝60年等待一个男人,李冰冰饰演的王金娣则是一位与共和国一道成长的新女性形象。三个不同背景不同性格的人物交织出一首年代悠久醇香浓烈的爱情赞歌。
三、拍摄场景介绍:
这是片中男主角陈秋水家乡苗栗。
片中陈秋水的家乡苗栗戏份虽然不多,但剧组为了真实还原台湾四五十年代苗栗的风情,花了几个月时间查阅了大量的资料,还特地请来了台湾民族学专家来研究当时的民俗风情。最后选定与台湾风情比较接近的 福建漳州一带拍摄。
http://s12/middle/4b63b1edgbb7da029945b&690
但据考证的大量文献资料显示,当时的陈秋水家乡的小村子应该是尖顶的房屋为主。因此,剧组将选定的房屋进行改造,将这一带的房屋都建成了尖顶的。为了凸现水乡感觉,还从远山中运来木材,搭建了水车、吊脚楼、碾米房等属于当时的标志性设施。
陈秋水家的 客厅中陈设简陋,安静空旷的设置是为了显示出家境的衰微。为了体现陈秋水丧父后家道的逐渐惨淡,门墙斑驳,遍地苔痕,墙上红色对联和黑色的家训,都因陈年未改换而脱落。整个场景中都布置出冷清的基调。
陈秋水家的碾米房是两人最初爆发激情和最后分别的地方。现在的农家都没有这样的谷仓和米斗了,这些木制的器具,都是根据当地以及台湾博物馆中的保存的样子建造的。谷仓陈设简陋,但画面中透露的温馨,都暗示着陈秋水家曾经也是比较富足的乡村人家。
南方的乡村院落中大都有一方天井,屋子的采光都靠中间的天井。剧中的天井保留着40年代台湾的风格,这样的天井能使屋前脊的雨水不流向屋外,而是顺水枧纳入天井之中,名曰“四水到堂”,以图财不外流的吉利。体现了一方的习俗。陈秋水的母亲就是在这里给从台北跑到乡下来的王碧云洗衣服的。
http://s4/middle/4b63b1edgbb7da0934143&690
http://s10/middle/4b63b1edg792629533cf9&690
http://s13/middle/4b63b1edgbb7da50936bc&690
http://s3/middle/4b63b1edgf52e852d54b2&690
http://s14/middle/4b63b1edgbb7da352ba4d&690
http://s16/middle/4b63b1edgbb7da3eafdcf&690
http://s9/middle/4b63b1edgbb7da49e7a48&690
特别说明:凡有标识图片均来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