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村夫的一生中,曾经获得过三张文凭。
第一张文凭是在上世纪八十年中期,由江西银行学校颁发的普通中专文凭。就是这一张薄薄的纸,改变了村夫的命运,使之从一位地地道道的青年农民变成了“公家人”。拿着这张文凭,村夫在保险行业干了不到三年,就扮演了办公室主任这个角色。这在当时算是个小头目。
第二张文凭是在上世纪九十年初期,在当时号称中国保险界“黄埔”的中国保险管理学院获得的。在这所成人院校里,村夫算得上是春风得意的人物,在学生会里管宣传,掌控着校园里舆论导向,校方很看重,不仅给了村夫很多荣誉,还让村夫入了党。走出这个校门第二年,刚分业经营不久的中国人寿某分公司便找到村夫去写写东西,占了一个办公室副主任的位置,干着秘书的粗活。跟着中国人寿系统一位“天才型”的老总(现为某大市当老大,不久就到总公司上任)一干就是整整五年。学了不少东西,长了不少见识,也增添了不少烦恼。村夫总以为自己也是一个人物,为没有自己的舞台而郁闷。也许是有些资历,村夫在不到四年时间,换了五个工作岗位,从基层经理到培训部、人力资源部经理。虽然说是上马灯似的,但也算是顺风顺水。村夫心比天高,总觉得很不如意,像活在“围城”里,心很压抑,只好辞职走人。之后在杭州一家民企干了一阵子,又在西藏混了一段时间,正如村夫老婆所言“为了混口饭吃,你要走遍中国”。村夫很无奈,找不到灵魂的安放处。
第三张文凭是西南财经大学发的工商管理本科文凭,也是成人的,去年才拿到手。虽然是成教,但考试还真不含糊,村夫补考了英语、计算机等课程,迟拿了一年。为了拿着这张文凭混后半生的生活,村夫学得还是挺认真的,为做一个企业战略管理的课题,村夫在泉州两家民企调研了40多天,预感到了其中一家企业的末日,看到了另一家企业的前景。为了生计,村夫又漂在宁波。来到这座城市,村夫只带了这张自以为有些分量的文凭,只想谋一份行政总监的活儿干干。不曾想,这活儿不是想有就有的。村夫只好百无聊赖时,龟缩在宁波的寒风中咀嚼着一颗颗冰冷的文字,抚慰孤寂而疲惫的心灵。

岁月催人老!村夫已经不起岁月的打磨。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