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二次去黔东南的苗家山寨——朗德上寨,似乎是不经意的安排,其实潜意识地是想寻访世纪初在寨子里相逢的那些美如鲜花的苗家女子。
记得第一次去朗德上寨,苗岭一带正下着雨。我在凯里到雷山的一个路口下了车,向着这个当时有些名气的苗寨走去,是沿着一条小河进去的。大约走了三里的路程,朗德上寨就出现在眼前。寨子依山而建,一面亲水。寨子里独有的吊脚楼把我这个没见过世面的乡下人吸引了,这是个好去处。
到了寨子里,并没有想象的那样使人心动,冷冷清清的,生活在寨子里苗民们一般都很穷困。我在芦笙场边上的一户人家住了下来,主人姓陈,很热情。在他家吃的几餐饭,使我终生难忘。记得当时下饭菜是一大碗清水煮韭菜,没有一点咸味,吃了反胃。想着他们经常这样吃,我便强咽了几餐,算是接受了一次传统教育。当时的朗德上寨,人民生活虽为辛苦,但这丝毫不妨碍苗家女子对美的追求。在寨子里我有幸拍摄了几位“长裙苗”女子。她们美自天然,犹如苗岭上盛开的鲜花,散发出清心宜人的芳香。
好多年过去了,朗德上寨变了,当年的那些“苗花”想必早已结下丰硕的果实了。

郎德上寨四面群山环绕,村前是一条清澈见底的溪流,流入美丽的丹江。

跨溪有风雨木桥,沿溪有石磨碾房,水中群鸭嬉戏,两岸水车成行。而今却旧貌换新颜。



郎德上寨民居依山而筑,为木质结构吊脚楼。

寨内苗民的服饰以长裙为特征,所以又称为“长裙苗”。





美如鲜花的苗女。


新一代“苗花”。

在郎德上寨,除了可以欣赏到苗族独有的木吊脚楼建筑外,还可以欣赏到寨民表演的拦路酒歌、盛装苗舞、芦笙舞等节目。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