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开中国人寿上饶分公司已经一年多了,随着时间的推移,我对中国人寿也是渐行渐远,自然是“不是山中人,不问山中事”。前不久,一位受我尊重的领导打电话给我,问我愿不愿意回去上班。作为中国人寿的老员工,公司的需要,应是义不容辞。后来听闻了公司又有一些人离开了,心有戚戚。中国人寿是世界500强企业,差一点的如上饶分公司这样的分支机构,中层管理的年薪至少都在6万以上,本同志只有一纸合同在中国人寿,也能享受到每月1200多元的“国家俸禄”(不包括公积金和养老金的扣除部分和各种福利),抵得上一个农民工没日没夜地干,我去年“退休”时还不到40周岁呀!这么好的待遇,为什么还有那么多人纷纷离中国人寿而去呢?难道中国人寿是一座“里面的人想逃出来,外面的人想钻进去”的围城吗?中国人寿真的要成为中国保险人才培训基地吗?痛心啊!想想也是,不走又如何?
在江西中国人寿,经理级管理人员“男50周岁、女45周岁”就得离岗内退。这样年龄的管理人员,在民营企业则是中流砥柱,是宝贝,而在中国人寿则似乎成了阻碍公司发展的包袱。这些“包袱”们在家闲着,可要中国人寿每年拿出不少的银子养着,这可是本同志“国家俸禄”的三四倍哦!“男50周岁、女45周岁”可是黄金年龄啊!正是成就一番事业的大好时光。
在中国人寿十几年,没听过那位总经理级的管理人员免职,他们似乎享有“能上不能下,干好干坏一个样”的特权,只要不犯大错误不出大事情,没干好可以换个地方让他继续干不好,本同志就是遇上了这样的角色才“负气出走”。
在中国人寿的一些基层单位,大家都想方设法进入管理层,因为当个经理副经理什么的,年薪要翻好几倍。一般的在编员工累死累活,业务技能再好,业务水平再高,年薪最多3万。一般聘用人员就更苦了,还不如本同志在家玩的薪水高。这样的晋升机制和薪酬体制,谁还有多心思放在业务工作上?没有一顶经理的帽子,你是核保师、风险评估师或是经济师什么的,又能如何?薪水照样涨不到你的头上。
在中国人寿一些分公司,本同志闻到的官僚气味特别重,这可能是国家企业的通病,有几个人会真正对国家企业负责?本同志感受最深的是用人帮派化,一朝君子一朝臣,小人得势了,追随者就有可能得宠。你再能干你不跟我你就得靠边。很少有人对中国人寿事业的忠诚,但对当权者却有心无心地表忠诚,以求一时之安,忠良之人自然不会在这样的环境中趟混水。
中国人寿的企业文化多般是写在纸上的。“成己为人,成人达己”这八个字据说花费了上百万银子请北大的人想出来的,不知道有多少人读懂了?能做到的也许凤毛麟角。见物不见人,重物轻人是企业的通病,中国人寿也不例外,他们高管全身心地关注保费数字和股市,对员工的关心,唯一能做的就是按时发你一份工资,拿了高工资你会开心吧?事实上,很多人并没有在中国人寿得到快乐,基层员工幸福指数最低,你说,这样的企业有文化吗?不然,会有那么多人“逃出去”?
中国人寿的高管不要老是把眼睛盯在保费和股市上,要关注企业人心的涨跌。谁都明白,人,才是企业的灵魂,员工才是企业最宝贵的财富。
对中国人寿,我是爱到深处,痛到极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