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周中更新

(2008-03-20 07:07:34)
标签:

财经

分类: 股市风云基金天下
知道大跌之下大家的心情都不好受,虽然也帮不上什么忙,还是希望能尽力多写些东西给大家些信心。不过因为自身事务过于繁忙,每周只能保底更新2次,还希望大家见谅。
 
其实现在不光是大家缺乏信心,整个市场都缺乏信心,这也是为什么大盘上涨无力,下跌迅速。星期一之所以提到救市,也并非希望政府能通过什么减息降税措施来提振股市,事实上国内经济受制于通货膨胀,加息的压力十分巨大,减息只是玩笑话罢了。至于降低印花税,虽然目前传闻四起,但仅仅依靠减税就想让大盘起死回生,恐怕会和当初试图加税降温大盘一样,效果只是昙花一现。
 
所以无论减税与否,其实都不是最终目的,关键是要让投资者看到希望,不仅仅是赚钱的希望,还有市场规范运作的希望。上市公司虽然有权决定是否融资,但是作为市场的管理者也同样有权决定是否批准。其实当初只要管理层明告:近期市场不适宜大规模融资,平安决不会明知融资通不过,闲着没事还非要举行股东大会表决。正是因为管理层保持沉默,才会现有平安,今有浦发相继召开股东大会表决。虽然方案通过之后,融资能否通过,时间几何都还不确定,但是却如同悬在大家头上一把剑,因为不知道什么时候剑会落下来,只好小心翼翼,不敢搞什么大动作。因为随着货币政策的不断收紧,累积的效应已经逐步显现,在资金并不宽裕的情况下,市场绝对禁不起上千亿的大融资,更何况一旦开了头,还不知道后面跟着多少平安或者浦发?
 
有了这把剑,那些想刀口舔血的资金也不得不小心翼翼,捞一把就走。这样一来,因为市场缺乏中长线资金的进驻,一大批蓝筹股票自然缺乏资金光顾,而那些中低价的题财股,因为投资周期短,进出方便,当然也就成了这乱世中的主流。
 
所以过高的印花税虽然应该降低,但是这并不是根本所在,也只能给市场带来一时的兴奋,我们最希望看到的是政府能够表现出规范市场,重建市场的决心和实际行动。
 
说完了政策面,再回头说说我们自己的投资。政策面的支持毕竟只是我们的期望,能否实现我们并不知道。可是手里的投资却是真金白银的在亏损,接下来怎么办?
 
昨天股市大涨,与其说是受美国股市影响,倒不如说是受到总理言辞的鼓舞,因为之前布什抛出2000亿美圆的救市计划,还不照旧是美股大涨,A股大跌?所以昨天的反弹能否最终成立还要看政策面的进一步刺激作用。但是不管怎样,A股在经历了2500点的大跌之后,选择在现在割肉立场都是不明智的。当然3600点是否就一定是底部谁也不知道,但至少我认为目前市场向上的动力更充足,4600点绝对比2600点出现的可能性大。
 
至于我们自己的投资策略则完全取决于我们对资金的使用要求,如果你在短期内必须要变现资金他用,那么在出现一轮真正的反弹后再离场应该是最现实的做法,估计反弹的高度应在4200点附近,当然能否实现反弹还要看这一两天的表现,能否顺利站稳3800点很关键。
 
如果短期并没有资金变现的压力,至少我自己会继续坚持下去,至于解套之后是否继续坚持投资,可以到那个时候我们再继续商量:)很多人都在说熊市来了,在下跌了2500点,下跌了40%之后,如果我继续否认肯定很多人都会嗤之以鼻。那我们不妨换个说法吧,熊市已经进行了多久了?是三分之一或者二分之一吗?如果才三分之一,那将来的底部估计是-1200点,估计是无法实现啊!如果是二分之一的话,那大盘最终还会跌2500点,也就是说1100点附近到底,如果真的如此,我可真要考虑卖房买股了,3年前好不容易跌到1000点下,正愁当时下手不够狠呢,不过我估计可能希望也很渺茫啊。
 
所以就算是熊市,估计也是一头吃了激素,生长过快,现在熊生已经走完一大半的
高龄老熊了,我们为什么不能再多等等呢?要知道存在银行里面的钱都有可能被“高山”骗走,最后要通过打官司才能要回来。为什么就不能当存了3、5年的银行定期呢?其实之前已经有无数的例子,很多投资者也清楚牛熊交替的道理,可是当损失真的降临的时候,就不是那么回事了。要么是悲观的认为市场已经没有希望了,牛市再也不会来临了;要么就是乐观的认为自己能够预测后市,与其亏损到
1000点,不如先出来,将来再买。可问题就在于我们又不知道市场会如何走,3600出来了,涨到4000点,害怕错过了,又进去?结果白白多亏400点!就算判断正确了,当跌到3000点的时候又该不该进呢?要知道2005年跌破1000点的时候,不也有无数人认为会跌到800点、500点?
 
总之,我个人觉得接下来如何操作完全还是取决于个人资金的使用情况,我从去年就一直强调,一定要给资金留缓冲的时间,你不能指望市场一定会在你用钱的前一天到达最高点,而是要做好它在那一天到达最低点的心理准备。如果一开始就下定决心,打算长期投资,也没有任何现金压力的话,那不妨再耐心些,坚持自己当初的决定吧!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后一篇:补作业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