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小就生活在小桥流水的南方,所以特别钟情于青瓦粉墙的古老村镇。江浙一带的江南水乡,一直是我的最爱,喜爱流水轻柔的迷散,喜爱石桥苔痕的青阑,但我却从未下过江南。
未下江南,却依然能遇见枕水人家,在四川的山间地头,有很多依水而建的古镇。这一次,我们来到的是上里古镇和柳江古镇。上里古镇是四川十大古镇之一,在历史上曾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古镇的小桥流水,青石小道,青瓦飞檐都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而柳江古镇,除了小桥流水,更有着茂盛的古树,遮天蔽日,令小镇生机昂然。
多水的古镇,像是佩玉般温润莹洁,含蓄雅致。那浸染在美玉中的一抹青丝,满溢着一幕幕小镇故事。慵懒的青光倾泻在长长的街巷,昨夜的雨水还积留在青石小路上,水珠流转,青苔越发的青黛,旅人都斜靠在石桥的顶端,雾霭氤氲,清风徐来,是谁在轻轻哼唱,是那放学的孩童,还是顶着花束叫卖的花老太太。我知道,镇子里有我向往的缠绵,也像是我钟情的故乡。
脚步轻缓,身旁流动着肩背竹篓的乡亲,他们互相打着招呼,笑着告别,他们是去菜地里收菜?还是去集市上买衣裳?劳作的路途很近么?或许很远!但也们都不急不忙。屋旁的菜地里,夹杂着雨水清淋后的泥土清香,白衣女画家,正伫立在青葱的草丛里,依着画架,持着画笔,端详着这青幽幽的风景。那风景里有她向往的世界吗?画中的小巷,是否有她盼望的乡亲?或许有她期待的君子?露水打湿了她的鞋子,淋湿了她的心。小巷的深处,一家几口正在厨房里劳作着,古镇早已被外人知晓,农家乐正改变着他们的生活。走入古镇人家的厨房,黝黑的灶间,煽动着千年不变的火苗,大铁锅、糖瓷碗、木窗格、八仙桌,这些熟悉的景物都跃然入眼帘,只是那些等食的孩童们都去了哪里,他们是否也如同我一般,早已游离在故乡之外、城市之间。很多风景已经改变,唯独这份对故乡的挂念,他们会回来的,或许就在这个大年夜,灶火依然,温暖依然。
最喜欢古镇边上的小河,流水潺潺,竹枝入画,古桥横跨,少年嬉戏,村妇浣衣……河水的千转百回,把沾满人间烟火的村子洗得干干净净,晶莹妩媚后,荡涤着每一双回乡的脚步,最后又荡漾而去。
枕水人家,枕千年风月,枕似水流年。

上里古镇的幽幽画卷

古桥高耸

柳江古镇水阔山青

来,拍一个嘛。。。。。。

美女都爱万岁凉粉


即将走上餐桌。。。。。。

唉,最后的回望。。。。

孤独

不许动。。。。。。。。

写生的白衣女画家

春哥的妹妹。。。。

哼哼,你拍吧,反正我不动。。。。。


天哪,这么多人拍我。。。。。

坐在酒堆里写作业,长大后,一定是诗仙。。。。。。

卖肉。。。卖肉。。。。。

古镇新娘





瓦。。。。。。是饼?





红军标语,这一条写着:万分火急,蒋和日本订定密约要出卖中国。。。。。。。这种精神值得学习。。。

红军是穷人的军队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