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前门情思

(2009-06-24 07:42:45)
标签:

前门

前门大街

大栅栏

北京城

李双喜的博客

分类: 行行走走

前门情思

    一首《前门情思大碗茶》,让我就从小就知道了高高的前门,知道了醇厚的大碗儿茶。没来北京之前,并不知道前门的概念,只知道似乎只是一座门,门前似乎很热闹。

    在北京人的心目中,前门既是一座城楼的俗称,又是一个地区的代表,它包括正阳门和珠宝市、大栅栏等区域。而它更是北京城的象征,人们往往认为,到了前门,才算真正进了北京的都城。前门大街形成于明代正统初年(公元1436年),至今约有570多年历史。明清以来,前门大街一直是历代皇帝天坛祭天、南苑狩猎、南下出巡的必经之路。《桃花扇》作者孔尚任就曾歌咏过前门大街:“前门辇路黄沙软”;宣统时有人描绘前门大街:“绿杨垂柳马樱花”,马路两侧,红绿相映,往来行人,乐而忘倦。

    修葺一新的前门大街,街道很宽也很干净,两旁的老字号浮挂在一座座新楼前,如六必居、同仁堂、瑞蚨祥、张一元、月盛斋等,老字号的意念很苍老,只是觉得楼宇新的太耀眼。你要是觉得街道太安静,不要急,往右转,你就能听到大栅栏里那吵杂的叫卖声。大栅栏里卖什么东西我不是很感兴趣,但让我感兴趣的是大栅栏的读音。记得第一次看到大栅栏时,我直接就读成了原音:da zha lan,当时就被小美同学取笑了一番,我还很生气呢,明明没有读错啊,不过后来还真是发现,读做“大石烂儿””(dà shí lànr),果真是京味实足。

    别看大栅栏很不起眼,在上世纪80年代初,那时候的大栅栏可是北京的商业中心,一家店每天光背心就能卖出15000件,卡带式收录机、电视机等新潮玩意儿更是前一天晚上就有人开始排队抢购。当时北京只有四个商品购物点,除了大栅栏,其它三个分别为:西单、王府井、隆福寺,那些时光是大栅栏商铺最幸福的日子。但随着北京商业场所的增多,大栅栏商品档次不高,购物环境差等缺点日趋明显,再加上假货次品充斥,大栅栏逐渐萧条。现如今,大栅栏已沉默在前门的寂静里,只有远方的旅人会三三两两地走进它苍老的胸怀中,吃一串冰糖葫芦,尝一口张一元的茉莉花茶,看一下老北京最后的影子。

    暮色中,铛铛车载着游人缓缓游荡,我尾随其后,踩着轨道往正阳门的方向走去,在光影缱绻的夜色中,大栅栏里的叫卖声依然响亮,前门楼也依然是高高地、高高地矗立在前方,只是繁华的旧梦早已飘散,还包括那大碗茶里飘散的茶香。 

前门情思

 

前门情思

 

前门情思

 

前门情思

 

前门情思

喜欢这有轨的铛铛车,有点老北京的味道

 

前门情思

 

前门情思

 

前门情思

 

前门情思

 

前门情思

 

前门情思

 

前门情思

 

前门情思

从城门洞里往外拍摄的前门大街

 

前门情思

    北京人俗称的前门老火车站,它真正的名字叫正阳门东车站。该建筑位于天安门广场东南角,为欧式建筑,始建于1901年(光绪27年),落成于1906年,至今已有百余年历史。建成后,前门老火车站成了当时全国最大的火车站,是当时中国最大的交通枢纽。此后,该建筑经历了从清末民初、北洋政府、日伪统治、国民党统治到新中国成立的不同历史阶段,站名从正阳门东站、前门站、北平站、北平东站到北京站,经历多次演变,至1959年9月15日,新北京站开通运营,这座建筑完成了它作为铁路车站的历史使命。“车站”现为“北京铁路博物馆”。

 

前门情思

 

前门情思

 

 

 

 

前门情思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