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谁说“奥运缶”是丧器!

(2009-03-20 00:11:29)
标签:

奥运缶

北京奥运

奥运

击缶

乐器

开幕式

形制

中国

文化

分类: 双喜杂谈

    2008年8月8日晚上8点,那气势恢弘的“击缶而歌”,带着华夏礼乐的传承,带着炎黄子孙百年的梦想和期盼,奏响了第29届北京奥运会开幕式的序曲,那样的场景,令每一个中国人久久都不能忘怀。

    “缶”这样一个几乎被淹没于历史尘埃中的乐器,就这样再次走进了时代的画卷中。伴随着北京奥运的远去,90个特殊编号的“奥运缶”在网上进行拍卖,最终以总价1283.65万元成交,然而,网络上却传出了一种声音:“奥运缶”是丧器,花钱买是冤大头?这样的说法,让人感觉奥运千人“击缶”似有丧钟为谁而鸣的意味!这真是一个比较荒诞的论断。

   “缶”是古时的礼器,可以用来装水、装酒,也可用来当作乐器敲打。古人经常用“缶”喝酒庆祝,喝到高兴时就“击缶而歌”。即使有些典故中有“缶”曾做丧器之说,但不能就此说明,每朝每代的丧葬必须击缶,因为在中国古礼制里,并没有记录说明丧葬时缶是必须品。而且在传统文化中,关于喜、丧的概念也是比较模糊的,没有很明确的界限,喜丧用品也是如此,比如鞭炮、唢呐、锣等,办喜事、丧事的时候都用,而古代的乐器,像箫、琴、笛、鼓等大多数乐器都曾是皇家祭祀中必须用到的,难道我们就一概认定它们都是不祥之物了吗?况且缶的含义是多重的,在各个朝代和地区也是有区别的,所以我们不能枉下结论。

    北京奥运开幕式上那气势恢宏的千人缶阵,听声音很像是在敲鼓,而这种乐器的形制,则源于1978年湖北随州市曾侯乙墓中出土的铜鉴缶。用改造后的缶来“击缶而歌”,体现了一种洒脱豪迈的民族气势,展现了我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让开幕式有“惊”的感觉。这种集合了声光电高科技的缶阵,效果是很出彩的,尤其是以缶面灯光打出数字倒计时,有些神来之笔的韵味。就是这样一个另人心潮澎湃的敲打,你能听到其中的哀伤吗?又有哪一个音符透露出“丧器”的味道呢?

    “奥运缶”传承了“击缶而歌”的壮志豪情,它是中国传统与奥运相结合的文化产物,它表达的不仅仅只是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更重要的是向世界人民传颂着“千载缶声震天,百年奥运梦圆”盛世情怀。无论是“奥运缶”的本身还是这种情怀,都是值得我们珍藏和纪念的伟大财富。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