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纳自己才能接纳孩子

标签:
立品图书内在小孩innerchild踏上心灵幽径新世界 |
分类: 立品访谈 |
本图文转自《父母世界》2014年11期
晓晶最早接触灵性和心理学的书籍,是在刚怀孕的时候,因为对于今后如何教育孩子她心怀忐忑,想从书本中找寻答案。
儿子一岁半的时候,她得到一个新的工作机会——在立品图书/生命泉负责课程培训,虽然之前就从事人事培训工作,但这次她负责的课程是关于心理疗愈的,名字叫做“内在小孩”。晓晶听到这个课程名字的第一反应是:又是内在、又是小孩,我感兴趣!
等到晓晶正在接触到这门课程,她发现,这四个字带给她的不仅仅是兴趣,而是自身的觉醒和疗愈。
内在小孩,觉醒与疗愈
第一次参加“内在小孩”的课程,晓晶觉得自己像动了一次大手术。课程开始前,所有学员都会填写了一份有趣的问卷,填写问卷的过程,让晓晶第一次认真地思考自己到底有哪些困难,想要解决什么问题。
八天的课程里,晓晶跟着老师做了各种分析和练习来疗愈、释放情绪,例如生物能量、呼吸练习、复原、重生、身体解锁、微移动、催眠、家庭系统排列、按摩、冥想、音乐表达、绘画和视频等。不过,晓晶发现并不是所有的练习,她都能百分之百投入,对此她有些自责,觉得自己不够认真,但老师解释说,不是所有的练习都适合每个人,只要找到适合自己的就好。
令她有些意外的是,最让自己投入的练习,竟然是唱诵,简单的曲调和歌词,让她在不知不觉中流下了眼泪,隐藏在内心深处的悲伤终于被释放了出来。
接纳自己才能接纳孩子
通过系统的培训,晓晶后来成为这门课程的助教,她说每一次课程,都能让她又新的领悟。晓晶坦言,自己也曾经是个焦虑的妈妈:自己都不够好,能教育好孩子吗?孩子有这样那样的“缺点”,是我造成的吗?还能改变吗?在观察到了自己内在小孩的行为模式之后,晓晶了解了这些焦虑来自哪里,如何转化。
晓晶的工作常常需要加班、出差。每次出差回来,孩子都会找个理由哭一场,晓晶知道,这是孩子的依恋没有得到满足,需要向妈妈宣泄委屈。所以,她每次都以拥抱和安抚,耐心地等待孩子把情绪释放掉。
虽然孩子能在妈妈这里得到足够的安抚和帮助来转化情绪,但是家里的其他人、幼儿园的老师和朋友,周围的人未必能想妈妈那样对待他,所以,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晓晶觉得与其时刻把孩子置于自己的保护之下,不如教会他辨识情绪、转化情绪。
于是,她忍不住怒火的时候,会告诉孩子这叫愤怒;孩子被别人欺负哭泣时,她会告诉孩子,这种情绪叫恐惧;自己的玩具坏了哭泣,那叫伤心⋯⋯慢慢地孩子开始会表达自己的情绪和感受了,而懂得表达,就是学会转化情绪的第一步。
晓晶说,我们必须先学会接纳自己、爱自己,才能真正地理解孩子需要合理的空间,他有自己的发展节奏,父母能做的就是协助孩子,帮他发现自己的兴趣,无论他选择什么都给予爱和支持。这才是真正的接纳孩子,而只有真正地接纳孩子,他才会在我们的爱里,自由成长。
白大卫老师著作《内在小孩之书》(暂定名)即将由立品图书出版,敬请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