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梁漱溟:“我一辈子是个拼命干的!”

(2012-12-17 19:15:31)
标签:

文化

分类: 立品访谈

[编者按]
刚才在凤凰网看到一段视频,是美国芝加哥大学历史系教授艾恺先生的演讲。我大概是两年前与艾恺教授见过一面,是想约他写梁漱溟先生的记录片剧本,艾恺教授是个中国通,尼克松访华时他担任过翻译。我非常幸运,曾于2006年编辑出版过他与梁漱溟的对话录《这个世界会好吗》。这本书深刻地影响了我。下面是艾恺教授的演讲节选:

 http://www.tobebooks.net/download/fm/zgsj500.jpg

梁漱溟:鈥溛乙槐沧邮歉銎疵傻模♀


  艾恺:有人说梁先生是属于国粹派或者最起码是文化守成主义者,我觉得这是个正确的评价。他是一个文化守成主义者,但是他和其他的文化守成主义者是非常不一样的。可以这么说,中国的国粹派本来有两个,一个是改革的一派,代表人物就是张之洞,就是他1899年的提出“中学为体,西学为用”这个观念的。问题是什么是中国的“体”?张之洞先生觉得中国的“体”在于过去的文学。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1905年就成立一个学堂,主要的是要培养这方面的专家。
  同一个时候,就是那一年,1905年,也有革命的国粹派,他们也成立了类似的组织。后来1909年成立了南社,代表人物是章炳麟这些人,是革命派的国粹派。那么民国以后,这两个传统就合并起来了,成了一个国粹思潮。
  梁先生可不一样,梁先生觉得中国的“体”在于生活中的道德实现,这真正是中国的。孔子的东西也不是什么思想,是实践。那么他是这样讲的,要是到了不得已的时候,是不可避免地要放弃中国古有的文学,唐诗宋词就是这一类的东西,只好放弃它了,只好顺其自然,因为中国文化的精髓也并不是在这些文学作品里面。这是梁先生与其他文化守成主义者不一样的地方。
  梁先生究竟是否属于某一种学派呢?是啊,王阳明派。而且是王阳明的学生的泰州派,因为他们可以这么说,梁先生是20世纪的泰州派。就是要把孔子之道、圣贤之道作为一个大众运动提出来,圣贤之道不是学者、少数人玩具,是应该向大众普及的。
  我也问他,你的老师,儒学方面的导师是谁。他说要是有的话还算是王阳明。那么也有道理,因为王阳明跟梁先生一样,强调的是什么?知行合一!梁先生就是强调知行合一。当然也有一个说法是独立思考,表里如一,这个表里如一就是知行合一的意思。他最欣赏的、最喜欢的西方思想家之一就是杜威这个实用主义者,也是强调知行合一的一位思想家。
  还有几点可讲的,我为什么把梁漱溟评为最后的儒者,最后的儒家?我指的是梁先生的行为、一辈子的表现是代表中国学者的传统。他自己是白玉无暇的一个人。其实正确的说法应该是梁先生是最后的圣贤,因为并不是只有儒家有圣贤,儒家人只是中国学者的代表,梁先生是中国学者的一个代表。所以他是中国最后的圣贤。是翻译把他说成了最后的儒家。
  依我看,这体现了中国固有的宇宙观跟西方固有的宇宙观有很多不同。
  中国的这个宇宙观来源于《易经》。一直到现在还有阴阳、五行这些内容。那么这是什么样的宇宙呢?是个整体,阴阳各部分互相依赖构成一个和谐的整体。没有像西方宇宙观的那种二元对立的样子。因为在西方有很多绝对的对立。比如神跟人之间有一个不可逾越的大的鸿沟。
  意思就是说,没有西方那样的不是一就是二的逻辑。梁先生他自己也就是这种宇宙观的一种表现。什么意思呢?我访问他的时候他说自己还是佛教徒,我就问他你不是公开放弃这个佛学吗?他说还是没有放弃,我一辈子都是想当个和尚。所以他既是佛教徒也是儒家,一会儿他对道家也表示赞美,他自己也没有觉有什么矛盾。他对基督教也是很尊敬,同时他又是一个马克思主义者,他自己觉得也没什么矛盾。这真是一种很标准的中国逻辑。你看中国历史上思想的主流,都是和解起来的东西。
  比如汉朝的儒家有法家的、道家的成分。民间的思想也是一样的,比如太平天国的思想有儒家的成分,也有法家的成分,也有道家的成分,甚至也有墨家的一些成分。

 

  详细请看凤凰网视频:
http://book.ifeng.com/dushuhui/special/salon113/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