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所有的真理都在我们生活的细微末节当中体现的淋漓精致,作者有一双细微观察的眼睛和一颗感悟力极强的心,在平淡的生活小事当中体悟到了人生的真理,在生命的长河当中,找到了自我行途的指向标。
文:周琛
八月下旬的一天,天气晴好,拂面的清风带来爽朗朗的秋意。午饭后,我到生命泉做客,晓晶、昱南和铭珠都在。大家聚在一起聊了一会儿,收获颇丰。临走,我更是荣幸地获赠《正见》和《一生的学习》,并答应铭珠写写读后感。接下来的一个多月,我忙于参加各类活动,终于在国庆前读完两本书。回想起这段时光,经历了一、二件趣事,现在记录下来,作为我的感想与大家分享。
1. 学绘画
九月里,我凭着好奇,兴冲冲地报名参加绘画学习。第二堂课的主题是形状。一直以来,我极少通过绘画表达,于是在学习新事物之初,心智里那个小小的自我便诚惶诚恐地把传授者当成权威,而且非常希望得到认可。
关于“形状”,老师并不要求细节。学生只需手持柳木炭条,在纸上画出所观静物的宽和高及明暗。我画得异常认真,一边盯着瓶瓶罐罐仔仔细细地瞧,一边不假思索地用框框标示出它们的宽和高。
老师颇有耐心地在每个人身边站了一会儿,提醒我们:自由地看,没有成见地看,没有预设结论、概念、理想、偏见地看,唤醒本有的观看能力。到底看什么? 那个力求画得好而被表扬的“我” 未免有些气馁。
下课后,我带着困惑看了又看。直到第五天,在做作业的时候,忽然发现那些框框是如此得突兀。满脑子都是“一定要符合画出宽和高及明暗的要求”的想法,已然割裂了与眼前事物的联结。我没完没了地在明暗之间加框框以示区别,其实无需有框。画出我当下所见,明暗已经有了对比,不同物体的形状亦自然而然地呈现了出来。
再想想生活里的诸多条条框框,原本不存在。
2.逗猫
九月里,稍有空,我便往一家座落在山脚下的咖啡店去。看书看得累了,拐出街角即可进山走走。此店以猫闻名,大大小小养着五、六只。猫儿们悠闲地出入于庭院和店铺,懒洋洋地应付着每一天的日升日落。我最钟意的是一只三个多月的小花猫,聪明伶俐、黏人乖巧。
大约小花猫正在磨牙的年纪,总喜欢煞有介事地扑我的手,咬住,松开,然后再扑再咬再松开。如此循环若干回,直到累得睡倒。醒了,跳下沙发,嚼几口猫粮,回来继续扑咬。可喜它善解人意,有分寸,小牙齿从不真发力。有时,我配合地佯装出很受伤的样子逗它。我俩都十分热爱这场亲昵的小游戏。
一天下午正在逗猫,进来一家三代:姥姥、妈妈和闺女。她们在隔壁的座位安顿下来,喝咖啡、吃点心。小朋友五、六岁的样子,如小花猫一般顽皮,万事万物在她眼中都新鲜着呢。发现满屋子的猫,她乐不可支,追完张三,追李四。猫儿们相当老道,一个侧身儿便蹿得无影无踪。她好不容易按住小花猫,只听姥姥和妈妈一同喊:“下手别没轻没重的!”稍一走神,小花猫一溜烟儿躲进柜子底下。
两手空空的小朋友追得一头汗,又气又急,好不沮丧地回到姥姥和妈妈身边。她仰起头望着我,嘟起小嘴嚷嚷:“阿姨,猫猫为什么不理我啊?”我笑了,对她说:“从前阿姨与你一样,碰到可爱的猫猫,就想一把抓过来让它陪我玩儿。现在,我会和它一道玩儿啦。”
另附:

这是生命泉的公众平台,订阅后您会收到我们精心为大家准备的心灵成长小语;胡因梦、郑立峰、白大卫等生命泉导师的书籍摘抄和课程语录;最新的读书会、沙龙信息;我们愿于喧嚣世事中秉持一种理想,以“自觉·觉他”为理念,与大家分享读立品书籍的趣味和醒悟,延伸阅读向度,深入理解和体验,分享参加生命泉各种活动的感悟。期许“关切社会、安顿心灵”。我们期待在这个平台上与大家一起交流互动!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