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感恩成长的烦恼--立品图书深圳书友会首次活动小记

(2011-05-31 09:38:16)
标签:

杂谈

感恩成长的烦恼--立品图书深圳书友会首次活动小记

    立品图书深圳书友会首次活动,经过紧张有序的筹备,在深圳盛夏五月最后的一个周六28日15::00-20:00于华侨城波托菲诺召开并圆满结束。首期书友会由毛建涛主持,曾丽羽、郭建慧协助组织,王剑文友谊添香。
参加活动的十几位书友在毛建涛的带领下,经过呼吸练习、回春瑜珈、禅修静坐之后,交流了各自成长的心路历程。虽然许多朋友是第一次见面,但真诚的分享让我们照见彼此:世间业苦,不论生老病死,感情事业,名利得失,悲欢离合,自有其因缘,也必有消苦之道,解脱之时。这条路上有你有我、有引领有支持,我们携手同行。

 

书友分享摘录:

毛建峰:形式不重要,能找到满意的感觉就好。
 
丽羽:与书友们交流发现,我们在上了一些身心灵成长的课后,能在生活中坚持下来继续实修的人不多,所以发心,想要组织大家一起实修。北京立品图书一直以来坚守心中的理想,所有出品的书都很好,无法用语言描述。我特别欣赏他们的坚守,愿意加入这样的群体帮助大家分享,一起传播,自觉觉他。修心之前先修身,爱护自己的身体,一切向内求,妄念会少。做自己,提升自我价值。
 
琼辉:读胡因梦老师的书,上她的工作坊,觉察自己,看到自己的问题,胡老师的“当下的力量与灵性的觉醒”,坚强、勇敢、执著对自己影响很大。向往着心灵的解脱和自由,回归当下,找到原本的空性。从简单到复杂再回到简单,等着自己的因缘。放空自己。
 
薛金仙:06年开始接触身心灵成长课程,心灵之窗被打开了。接纳当下的自己,放空自己。2010年接触了身心灵成长的培训领域,发现这个就是自己一直寻找的。在去年的一次家庭系统排列学习中,不断在疗愈当中发现自己的问题,打通能量,与父母的连接,理解了也慈悲了,可以站在别人的角度去看待生命,去理解他。想要为家人付出,放下所有的要求,可以接纳很多事情。漫漫觉察自己对外界越来越慈悲。2011年对自己来说是个非常好的检验,感觉是自己与以前不一样了。感受到生命的不可思仪。信赖是在无意识状态选择,信念、信赖可以关照,觉察,自觉觉他。这半年感觉幸福喜悦自在,与家人与朋友的连接越来越多。愿意为读书会作出更多的事情。共同成长和变化。
 
张芳:自己的身心灵成长启蒙老师是通过深圳晶报组织的一次胡老师的“人生的不可思议”活动。在礼堂上,被胡老师的磁场和状态吸引,并在后来阅读了胡老师提到的克氏所有的书。人生有上半场和下半场,自己上半场为假象在活,下半场要活出自我。看到丽羽的不断变化,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给身边和周围带来圆满。
 
沈晓云:通过Q群知道家排知道身心灵成长,今年年初开悟,开始看克氏的书,认为读书并穿越书。找自己认为对的事情来做,想在育儿方面作些教育性事情,吸收正面的能量。
提升自己。

 

李巧芬:看了许多书,自己要求不多。对所有生活的事情都很冷静,这次参加活动是为孩子而来。读书很享受、很滋润。没有大的烦恼。
 
王茁毫:06年偶然接触到内观禅修,看了许多书,07年在深圳物质生活书吧里看到克氏的《爱的觉醒》,一周内看了好几遍,很多问题有了终极思考。听过胡老师的讲座,自己认为修行主要是内观禅修,佛学是技术,达到人生比较高目标的技术;内观是锻炼觉知的技术。通过禅修、内观,拥有了慈悲心与祥和的感受。看到《西藏生死书》如获至宝!读克氏的书主要推荐他的传记。
 
翁墁:06年开始接触到身心灵成长的课程。通过新浪对胡老师的采访,开始认识并了解胡老师及身心灵成长课程。在财富自由的路上开始修心。自己注重内在与外在的丰富同步,不去计较和评判别人,会选择与有正面思想与能量的人交往。吸收这些正面信息和能量。
 
田冬梅:西方大学教育心理学的书系统看了一遍,看到自己的问题,找不到解决的方法,后经朋友介绍认识丽羽,开始新的尝试。

 

感恩成长的烦恼--立品图书深圳书友会首次活动小记


“感恩受益于胡因梦老师的引领,以及胡因梦老师翻译的克氏、阿玛斯的多部著作,也感恩立品图书这些年以来坚持不懈地传播,我在2010年8月于普吉岛胡因梦老师的工作坊期间发心创办立品图书深圳书友会,愿以微薄之力传播自觉觉他的精神,希望各位有缘的朋友走到一起,共同开启内在的探索。成长的道路上,我们并不孤单。欢迎更多的朋友们加入!”     

曾丽羽(立品图书深圳书友会发起人)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