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同时代的人

标签:
声乐启蒙课刘森华德福文化 |
六天的声乐启蒙课结束后,有很多收获、很多的欣喜。刘森老师郑重向我们推荐了一本书《沈湘声乐教学艺术》(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现在我也推荐给大家,可惜的是当当网和卓越网都没有,中央音乐学院门口的天天书店应该是有卖的。
向大家推荐这本书的理由,不仅在于根据沈湘先生两次声乐讲学整理的特别有价值的文字,更在于附录里沈先生的朋友和学生纪念他的文章,这些文章让我们知道在我们这个时代还有如此可爱的人;让我们知道除了崇尚狼哲学的那些明星企业家们,我们的周围还有这样“伟大的人”(帕瓦罗蒂对沈先生的评价);让我们知道这个时代的人,以及这个时代的文化是可以得救的。
古之圣人崇尚乐教,评价一个时代,不是看建立了多少战功、积累了多少钱财,而是看这个时代是否礼崩乐坏。很遗憾,我和我的大多数同龄人是听流行歌曲长大的,歌唱的经验一般停留在卡拉OK厅,没有机缘亲近过、也不懂得“大乐”。
什么是“大乐”?沈湘先生的墓志铭里有提到,我将这篇墓志铭也抄录在此,供大家欣赏:
近人多以音声为小道,然古之华夏,以礼乐之邦自诩。《乐礼》云:“唯乐不可以为伪”,人亦如是。沈湘教授,生于津门,殁于京都。青年时,即以歌名世,享誉津沪。一九四四年,因拒演为日寇募捐之音乐会而被上海音专开除。凛然正气,贯其一生。虽多坎坷,幽默达观处逆,宽恕忠厚待人,多思敏学求艺。爱国爱人爱艺之心,终生不变。教授声乐凡四十六年,高徒如云,名满天下,异邦学子,慕名远求。斯人虽去,余音不散。古人云:“大乐与天地同和”,诚斯言哉!
这样的生命不仅是值得欣赏的,更是值得赞叹和学习的。
此时,我们每个人不妨扪心自问一下:我们是否真正欣赏和赞叹自己正在开展的生命?
有的年轻朋友知道生命是会被某种力量感召的,说某人之所以如此精进,是因为他被感召了,而自己还不知道哪一天会被感召呢,因此照样心安理得地糊涂度日。如果心脏仅剩五分之一功能的沈湘先生站在你的面前,他是会为你感到痛惜的。
与沈先生无缘谋面,为什么觉得如此亲切?除了这本书里的文字,还因为受教于沈先生的刘森老师,其人其言,活泼洒脱,其艺术和教学,也如同沈先生一样透着神韵。刘森老师为了完成沈先生的遗愿:“要提高全民族的音乐欣赏水平,为中小学音乐教师办训练班”,从河南焦作一批农村小学音乐教师中培养出了一个极其优秀的《诗经》合唱团。
人能弘道,非道弘人。沈湘先生、刘森先生,都是极其朴素、平易近人的弘道者。他们虽然没有用“身心灵”的语言,没有接触过华德福教育,但他们从事的不仅是一种专业教育,而就是生命的教育!
立品从2007年1月开始二次创业,专注于“身心灵”领域的出版已经三周年了,今天这个工作团队将带着喜乐,服务于真正的生命教育,投身于这个时代的文化重建之中。
感恩我们同时代的那些散发出生命光辉的人,用那个永远16岁的少年子尤的话来说:“他们是天使,他们是为这个世界添光彩的。”
实际上我们都是,只要我们从梦中醒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