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电影文化 |
『春暖花开电影沙龙』第二期
《尘与雪》
http://www.tobebooks.net/uploadfiles/2008-4/2008414101833537.jpg
唯美 凝重 幽缓…
仿佛微重的呼吸都会惊扰那亘古的静谧
如果影像可以引人进入冥想的天堂
令你清醒着浸入梦境
那么,就是它了…
活动时间:2008.04.16(本周三) 晚 19:00~21:00
活动地点:北京市朝阳区西坝河南路甲1号 新天第大厦B座1505室立品书友会会所
交通路线:城铁13号线柳芳站,或公交快车104路和平里终点站
活动内容:
(1)影片放映:《尘与雪》
(2)会员交流及分享
联系人:赵薇
报名方法:请将“姓名、电子邮箱、联系电话”发送短信或E-Mail至如下联系方式
E-Mail: tobevv@foxmail.com
电话:010-80686883
短信:13911770170
『春暖花开电影沙龙』规程:
(1)沙龙放映影片由立品精选或参考会员推荐确定,活动设主持人进行组织。
(2)每两周举行一次,并将不定期邀约国内外优秀影视制作者进行影片分析或主题分享。
(3)每次活动提前在会员中预约,因场地所限且保证观影质量,限额15人。
(4)活动不收取任何费用,会员可随时加入,来去自由(但每次活动请尽量准时)。
(5)欢迎沙龙会员推荐优秀影片并对活动形式及内容进行提议,十分感谢。
中文名称:《尘与雪》
英文名称:Ashes and Snow
别名:灰烬与雪,灰与雪
资源类型:DVDRip
发行时间:2005年
电影导演:格利高里·考伯特
Gregory Colbert
电影演员:人
地区:美国
语言:英语
颜色:彩色
声音:AC3 5.1
时长:62 分钟
类型:纪录
http://www.tobebooks.net/uploadfiles/2008-4/2008414101938490.jpg
http://www.tobebooks.net/uploadfiles/2008-4/2008414101953672.jpg
http://www.tobebooks.net/uploadfiles/2008-4/200841410207393.jpg
http://www.tobebooks.net/uploadfiles/2008-4/2008414102028955.jpg
影片简介:
"Learn to dream with one eye open." Gregory
Colbert
也许你读过很多摄影师的故事,也许你看过很多风光摄影作品,可像格雷戈里那样走遍世界,拍下了人、野生动物和大自然微妙关系的经典作品,其中充满着诗意和灵气的摄影师恐怕不多。看看他镜头捕捉到的瞬间——和大象嬉戏印度少女,雄鹰展翅下的缅甸僧侣,同猎豹深情相拥的祖孙二人……眼前这些影像纯净无暇,已存在于世上数千万年。自然摄影师格雷戈里·考伯尔成功地在人和野生动物之间寻找到久违了的爱和信赖,画面中我们找不到恐惧和危险。
一部长度为1个小时的影片,叙述了一个男人突然从大城市的日常生活中消失了,没有人知道他去了哪里,一年以后他妻子开始收到他的来信,一共365封(“尘与雪”这个词就是在编号为364的信中提到的)。明年这些信将汇编成书出版,前面将附有一篇考伯特为展览写的专论。
影片分成好几部份,有大象、鲸鱼、花豹、老鹰、和山猫等……影片拍摄极美,每个篇章,配上音乐,就像一首诗,人类与动物都没有说话,但是肢体的语言诉说了一切。看著影片,静静的欣赏动物和人类优雅的互动,脑袋中那些假设性的思考也就暂时拋开一边了。
其它介绍:
今年4月7日,一个名为“尘与雪”的摄影展在威尼斯开幕了,同时影展的主题网站(http://www.ashesandsnow.org)也揭开了面纱。这个展览从一开始就引起人们极大的兴趣和关注,因为它有一些不同凡响之处。
这个展览在内容和规模上都是空前的。它位于一个巨大空旷的大厅中,此处原来是文艺复兴时期的古代造船厂,如今归属“威尼斯双年展”组委会,每逢单数年就在这里展出世界各地现代派艺术家的作品。
现在,展览大厅13000平方米的面积全用来展示一个人的作品,这在历史上还是第一次。这据说是欧洲有史以来最大的个人作品展。
展厅将近300米长,200幅1米宽3米长的巨幅照片挂在空中,就像一张张缩小的电影屏幕。展览场地中有两条小溪,其中投射着鲸鱼和海牛的影像,而天花板和巨大的墙壁上则投射的是猎鹰和秃鹫。
照片的内容让人震惊:一个西藏男孩在给一头跪着的大象读书,大象好象被它听到的故事吸引住了;一个男人和一头抹香鲸一起跳舞;两个穿着僧袍的孩子站在大象的两边,靠着它巨大的身体,拢起耳朵倾听寂静的声音。
这次展览中的所有照片都印制在一种特殊的土褐色的纸上,这种手工制作的纸是日本特产的。通过这种纸,照片可以反映出本身的美,并能使观众感到自己的思绪被带入了一个封闭的空间。所有的照片都没有标题。
如果你是初次接触到这些作品,肯定会感到目瞪口呆,这种感受有点像一个孩子第一次看见下雪。这可是从未有过的视觉经验啊!也许你会怀疑这些照片的真实性,它们会不会是用电脑合成的呢?人和动物怎么可能以这么一种亲密、放松、友善的方式相处呢?
但它们确确实实都是真实画面的记录。这些照片让我们体味永恒和神圣,让我们反省所谓人类的优越性,提醒我们的身边还存在着一个不同的世界。
《尘与雪》的前世:
我们眼前的摄影展和摄影师是如何有今天的这一切的呢?让我们把时间倒回,探寻它的来龙去脉。
1992年,格雷戈里开了一个小型摄影展,几位收藏家十分欣赏他的才华,要求订购更多,他于是拿起相机开始异域远征,十三年的行程把他带到了埃塞俄比亚,纳米比亚,汤加等很多国家。由于只有少数几位富有的私人收藏家有缘先睹为快,一般人对格雷戈里作品的了解十分有限,这更增添了他的传奇色彩。在这之前,格雷戈里从未公开拍卖过自己的作品,不过还是有很多人慕名而来,对超过6万美元的标价趋之若鹜。这些收入为他下一次远征拍摄提供了经济保证
在拍摄过程中,格雷戈里时常被眼前的景物所震撼。比如我们看到了大象和孩子们在一起,你不用去担心大象会伤害孩子。“斯里兰卡每年有几百人为大象所杀,因为他们离大象的迁徙路线太近了。这种成人与大象的冲突已有近百年历史。而斯里兰卡只有一起儿童因大象而死的事件,那是他跑时掉进了井里,大象不伤害儿童,
他们之间没有冲突。”或许这是生物世界的潜规则,抑或许这是原本存在于自然的和谐。在他看来,大自然有着一种轮回般的诗意,正如他在远征过程中拍摄的纪录片中,由美国著名演员劳伦斯·菲什伯恩吟诵的诗句一般——羽变火,火变血,血变骨,骨变髓,髓变尘,尘变雪。
……
格雷戈里的理想是把《尘与雪》带到全世界。纽约站的展出结束后,流动博物馆就会被拆卸,运送到洛山矶,之后还会巡回南美,欧洲和亚洲。而在他44岁这年,格雷戈里·考伯尔又将拿起相机,再次上路。“在作品的第一部分,
我想要和60种动物合作,于是我花了13年,拍了29种。我希望自己能长寿,在接下来的15年,把60种全都拍完。”《雪和灰》是对大自然最真切的礼赞,激发人们的希望,积极的。
艺术的真谛是来源于对于生命的热爱,也许正是由于那种爱的存在,美才会永久地被保存下来。不管是装置艺术,玻璃制品,墙上涂鸦还是自然摄影,不同领域的艺术家们用他们独到的眼光和方式,延续着一场人间艺术的盛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