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行不义没关系,染指皇权就得死
婉如清扬
不过他对刘昶的儿子,真的比自己儿子强太多。也就是说,对于刘昶的儿子刘居士来讲,有些法根本不存在,除非是谋逆,其他都是小意思。
刘昶在北周也是个风云人物,他娶了宇文家的姑娘,做到了彭国公,几次担任将帅,无论是地位还是声望,都是响当当的。他和杨坚关系很好,称兄道弟,好到什么样的程度呢?看杨坚对他儿子刘居士就知道了。
杨坚当上了皇帝以后,对刘昶依然十分信任,让他担任庆州总管,守卫大隋的西北。刘居士则担任了太子千牛备身,官不算大,七品,但是任务重要啊,这个官是专门负责太子宿卫的,太子一登基,那前途就亮了。
刘居士做的坏事多。作为标准的贵N代,他身边往往是成群结队的“游侠”,在集市上白吃白喝,那是客气的,欺男霸女,那也是小意思。法度什么的,他根本不放在眼里,虽然有人把状子告到文帝那儿,但没事,他父亲一进宫面圣,就什么事都没了。一次又一次的宽容,让刘居士的胆子越变越大,有恃无恐了。
(网络图)
有人会说,这些子弟们都是傻子啊,不知道求救啊?你倒是可以救,只怕救的人也会命丧黄泉而无人知晓,因为皇帝根本不听其他人的话,只要刘昶一求情,刘居士就安了。
所以,刘居士他能随心所欲,他用这样的方法笼络到了三百人。他把这三百人编为队列,身手敏捷的就编为饿鹘队,力气超大的就编为蓬转队,每次猎鹰猎犬相随,三百人飞骑而过,殴打路人,侵夺财物,那是小意思。不要说小百姓,小商贩,就连公卿大臣,后妃公主也不敢和他们对着干,碰上了只能悄悄站一边,免得伤着了,也无地说理去。
养这么多人,需要大量钱财。刘昶虽然当了官,但是钱的来路就只有那么多,靠着皇帝的赏赐过日子那也不现实,人家皇帝都那么抠,还指望从他身上捞点?刘居士本身也是个小官,俸禄不多。他虽然蛮横,却不会生钱。于是,时间一长,刘家那点财产也就败光了。
刘昶老了,他一点微薄的工资也仅靠吃吃饭而已,要不是他的寡妇女儿时常回家做做女工赚点钱,刘昶就只有喝风饮露了。
家当败光了,钱也没了,刘昶也退休了,刘家再不比从前了。
也不知道是不是作恶太多,刘居士的末日来得很快。
事情是从一个人的告状开始的。据说刘居士与他的三百人游长安城,登上未央宫的旧址后,南向而坐,他的党羽前后排列,高喊:“当为一死耳。”感觉他就是皇帝似的。还有人说刘居士派使者前往突厥,让他们派兵来,准备和他们里应外合,夺下大隋江山,自己称帝。
这事怎么看着,都觉得儿戏。就算他再得宠,他也不过是个七品官,手上无兵无权,怎么反?他老爹也已经过时了,说他在街上打打人,吃吃霸王餐还比较真实,说他造反,简直就是玩笑嘛。
只是这玩笑,隋文帝当真了。
隋文帝把自己的老朋友召进宫,问他:“今日之事,当复如何?”刘昶也是个不省事的,他就不想想,皇帝老儿饶了他很多次了,这次的事情可是关系到他屁股底下的位置,怎么可能会像从前一样完全不追究?所以,老昏头的刘昶上前行礼说:“黑白在于至尊。”一切就都在你手里了,想怎么处理就怎么处理吧。按以往惯例,那就是这两告状的人是吃饱了撑的,拖出去大棍子侍候,然后让他永远无法面圣,可让刘昶大吃一惊的是,皇帝老儿大动肝火,直接让人把他扔进了大牢,抓捕刘居士的党羽,动作之迅速,让人吃惊主。刘昶蹲在大牢里,想想自己家败的原因,简直匪夷所思,摸不着头脑。他死都不相信自己儿子有那胆子,但是怎么说呢,人倒霉吧喝凉水都塞牙,令他意外的是,他自己对老母亲不孝的事都被翻出来了,老母都死了多少年啊?
冷静下来的刘昶知道这位老朋友的底。不管多少年,只是要说到孝这个字,皇帝老儿就打了鸡血似的精力充沛,只要碰上这个字,想安然活着?难。他的皇位怎么来的?凡是碰到谋逆,无论真假,必死。在此之前,死得还少吗?
最终,刘昶被赐死,刘居士被斩,那些跟着狐朋狗友们全都降为平民百姓,一个都不放过。(婉如清扬)